宇树机器人:从春晚“顶流”到产业先锋,探索发展新征程
2025年开年,宇树机器人凭借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精彩扭秧歌表演,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走进大众视野,掀起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潮,也引发了各界对其商业前景与技术发展的广泛探讨。
春晚爆火后,宇树机器人的热度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人形机器人租赁业务迎来爆发。2月,首批拿到宇树G1的商家以1.5万元/天的价格出租,订单供不应求,短短一周便能回本,半个月盈利超二十万,租赁档期一度排至5月 。这一火爆现象吸引众多商家入局,徐冲便是其中之一。3月,他订购了一台宇树G1和两台众擎PM01,然而市场风云变幻,两个月后租赁市场需求萎缩,3 - 4月他实际达成的订单寥寥无几 。与之不同,小森所在的杭州舟可行科技有限公司采购了可二次开发的宇树G1-U2,定价2万元/天左右,凭借二次开发优势满足客户多样需求,如定制舞蹈、简单服务动作等,吸引不少学校、商场、景区等客户,4月中旬4台机器人的五一假期档期就已按双倍价格预定出去 。但整体来看,4月宇树机器人租赁市场复购率极低,多为一次性消费,新鲜感过后,市场热度逐渐冷却,租赁价格和需求下滑,回本周期拉长 。
技术层面,宇树机器人不断取得突破。其核心产品G1自2024年5月发布后持续升级,在运动能力上表现卓越,小跑速度大于2m/s,拥有23 - 43个关节,最大关节扭矩达120n.m,能完成高难度动态动作,如动态站起、坐下折叠、舞棍,甚至3月完成全球首次侧空翻,3月6日在央视新闻直播中完成“李小龙式”回旋空踢等高难度动作 。通过搭载最新强化学习框架,G1实现自主学习;在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中,应用“BeamDojo”强化学习框架,使G1能在平衡木、梅花桩等复杂地形稳定行走,即便背负重物或受外力击打也不受影响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驾驶舱系统(HOMIE),让操作员能精准遥控G1,完成多样化复杂移动操作 。此外,宇树科技还在研发更先进的机器人,如Unitree H1关节扭矩密度提升30%,步行速度达3.3m/s,已进入工厂实训阶段,执行质检、搬运等任务 ;新一代工业轮足机器人Unitree B2-W最大负载提升至120kg,运动速度达6m/s,续航延长至5小时,支持-20℃至60℃宽温域作业,适配极端环境 。
在应用场景拓展上,宇树机器人已涉足多个领域。工业领域,Unitree B2-W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产线,执行物料搬运、设备巡检等任务,效率提升40%,故障率下降60% ;应急救援场景中,参与甘肃地震灾后勘测,搭载双光云台与气体传感器,72小时持续作业,发现13处生命迹象 ;科研教育方面,H1进入清华、浙大等实验室,为仿生机器人研究提供平台 ;文旅行业,宇树科技与北京平谷金海湖碧波岛度假区合作,G1U2机器人化身“智能导游”与“安全卫士”,提供交友互动、智慧导览、安全巡检等服务,后续还将推出机器人跟随拍摄、AI寻宝、舞蹈表演等项目 ;就连外卖领域,饿了么也租了6台宇树机器人在杭州多地宣传外卖红包活动,结合热点打造特色营销 。
资本市场对宇树机器人也给予高度关注。天眼查显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近日申请的“人形机器人”外观专利获授权,其独特设计兼顾功能与美观 。兴业证券看好宇树机器人放量趋势,认为其凭借硬件自研、商业务实、低成本优势快速崛起,后续有望从专用场景向通用工业场景渗透,带动国产机器人产业链发展 。宇树科技股权结构多元,王兴兴、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宁波红杉科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显示出资本对其发展前景的认可 。在市场规模上,2023年中国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宇树市占率超60%,海外销售占比升至40% ;人形机器人市场2025年预计达750亿元,Unitree H1已获预订单超200台,单价区间8 - 15万美元,订单金额超1.5亿元 。
尽管宇树机器人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挑战。在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整体仍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成熟至少还需5 - 10年,如4月19日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使用宇树G1机器人的队伍表现不佳,虽宇树科技声明未直接参赛,是客户用自己算法参赛导致表现差异大,但也反映出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技术瓶颈 。商业层面,租赁市场的不稳定反映出产品商业化应用仍需探索,如何挖掘机器人更多实用价值、提高复购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投和AI界人士也对人形机器人行业泡沫表示担忧,认为商业路径尚不明晰 。
未来,宇树科技已宣布技术团队正为参加格斗大赛的机器人进行研发调试与算法训练,赛事预计5 - 6月举行并全网直播 ,这将是宇树机器人技术实力展示的新舞台。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和应用场景不断挖掘,宇树机器人有望突破现有困境,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稳健前行,推动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真正实现机器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