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已经陆续公布,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美丽河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环境监测在里面有哪些应用呢?结合美丽河湖的建设指南及评价的相关规范标准,我们从美丽河湖建设的五大方面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和谐来看。1
水资源水资源是基础,水资源是构建美丽河湖的基石,是一切生态、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源头支撑。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更是维系河湖生态系统循环的命脉。有河有水是美丽河湖的基础,保持水系联通,不干枯、不断流。主要考察,生态流量监测,水系贯通的情况。这里主要监测的是水文、气象的因子,涉及到的场景包含断面的流量监测,水系的液位、流量,取水、调水的监测。监测应用:生态流量监测站、入河通量监测等。2
水环境水环境是重点,水环境是美丽河湖建设的核心抓手,直接决定水体“颜值”与生态安全。针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问题,需强化源头管控与末端治理,结合清淤疏浚、水体连通等技术手段,修复受损水域。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河湖环境,既是生态文明的直观体现,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关键。之所以说水环境是重点,是因为水环境提升了,才有水生态、水和谐和水文化。这里也是涉及到监测场景最多的,主要考核断面的水质优Ⅲ比例、水华面积情况、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情况、面源管控情况、汛期污染降低情况,涉及到饮用水源地的还有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这里就涉及到了我们前面说过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可以回顾前文了解。当然这里涉及最多的还是工程如管网工程、污水提标改造工程、清淤工程、治理工程等,监测更多的是评价结果。监测应用:智能水站、智能采样站、黑灯实验室、三维荧光溯源、预警溯源平台等。3
水生态水生态是关键,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活力是河湖生命力的源泉。保护濒危物种、重建湿地群落、修复自然岸线,能够促进水生植物、鱼类和微生物的协同共生,形成自我调节的生态网络。例如,通过“水下森林”培育或鱼类洄游通道建设,可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抗干扰能力,让河湖焕发自然生机。水生态对自然岸线率的要求很高,保证生物的多样性,有鸟有鱼。这里涉及主要是生态多样性的监测,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鱼类种类、鸟类种类、外来物种入侵等。这也是以工程为主的部分如湿地建设、岸线修复、绿化工程等、水下森林等。监测应用:eDNA设备、浮游生物监测仪、声纹设备、AI摄像头、光谱、遥感等。
水文化水文化是引导,水文化是贯穿河湖治理的精神内核,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从大禹治水的传说都江堰的千年灌溉工程,到当代“海绵城市”的创新实践,水文化通过教育、艺术和公共活动唤醒公众亲水、爱水、护水意识,为河湖保护凝聚社会共识,赋予治理行动更深层的人文价值。搜集河湖历史人文信息,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水景观,凸显本地个性特色,重塑河湖名片。总结河湖治水经验,挖掘河湖精神内涵,多途径开展河湖文化宣介活动,讲好河湖故事。这里可以通过监测来量化展示美丽河湖前后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数据变化,引导大家关注环境。监测应用:信息化平台、智能语音交互设备、AR展示设备、生态联动展示屏。
水和谐水和谐是目的,水和谐追求的是人、水、城、自然的动态平衡,是美丽河湖建设的终极愿景。通过统筹防洪安全、生态需水与文化景观,协调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矛盾,实现水域空间共享、资源公平分配和灾害风险共担。例如,将河道整治与滨水公园结合,既保障行洪功能,又创造市民休憩空间,诠释“人水共生”的现代内涵。在维护河湖生态功能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置公园、广场、亲水步道、栈桥、平台等亲水设施,实现人水和谐。监测应用:噪声监测、负氧离子检测、水体健康度评估。
DeepSeek在水环境监测中的45个应用场景网页DeepSeek在环境监测工作者中的15 个应用场景DeepSeek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解析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四个方向,你擅长哪一个?新质生产力|AI采样+智能无人实验室技术解析水质监测数智化转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9个发展趋势新质生产力|基于数字孪生+大数据的地表水环境预警溯源分析技术新质生产力|基于指纹溯源+多元统计模型的总氮溯源分析技术水站智能无人运维的4个关键提升新质生产力|智慧水利、智慧水务与水环境监测创新技术的交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