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西方国家相继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转变背后,是加沙地带不断加剧的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尽管这一举动在道义上给予巴勒斯坦人民支持,使以色列在国际上更加孤立,但实现“两国方案”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任重而道远。
西方国家态度转变,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近期,多个西方国家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24日宣布,法国将在9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首相府29日声明称,如以色列不能改善加沙地带的人道局势并实现长期和平,英国将在今年联大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马耳他等国之后亦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此外,7月28 - 30日,由法国和沙特阿拉伯政府主办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5个西方国家的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意愿,并呼吁其他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予以响应。
态度转变原因,多方因素共同作用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认为,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导致西方多国民众反应强烈,要求国家采取行动,且国际上大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纷纷谴责以色列,若此时保持沉默,可能被视为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将付出相应的国际政治成本。中东问题专家董漫远进一步分析,近年来英法等欧洲国家穆斯林人口不断增长,对国内政治影响力提高,执政者有意争取穆斯林选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能源、安全等实际利益需要,欧洲国家希望和阿拉伯世界保持良好关系。此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国家一直注意同美国的立场保持距离,通过增加对加沙地带人道主义援助等方式博取国内穆斯林选民和阿拉伯国家的好感。
以色列调整管控,人道主义问题仍存
随着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局势的恶化以及国际社会施压,以色列近期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对人道主义援助的管控。7月27日起,以色列在加沙部分地区每天暂停军事行动10小时,并开辟新的援助通道;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比利时、法国等陆续向加沙地带空投援助物资。牛新春认为,以色列可能继续放宽对人道主义援助的管控,但只要冲突不结束,人道主义问题就解决不了。董漫远指出,以色列近期采取的一些所谓人道主义措施,实际也包含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谋划。例如以色列设立“人道主义城”,利用必需的生活物资将加沙民众吸引至此,同时禁止民众携带武器弹药甚至超过一定数额的资金,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遏制、瓦解哈马斯的作用。
联合国举行会议,美以抵制缺席
7月28 - 30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会议,包括近30个国家副总理或外长在内的125个国家和地区高级别代表出席。然而,美国和以色列抵制此次会议,未派代表参与。
对“两国方案”影响,前景任重道远
牛新春说,西方多国通过表态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方式向以色列施压,虽然不会对“两国方案”落实产生直接效果,但会让以色列在国际上愈发孤立,迫使其采取行动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董漫远认为,此次西方多国宣称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在道义上给予巴勒斯坦人民支持,国际舆论对巴勒斯坦更加有利;借助联合国这一重要多边舞台,“两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更广泛呼应。但专家也坦陈,实现持久和平是成功落实“两国方案”的前提条件。但出于对各自内外因素的考量,以色列和哈马斯很可能持续“边打边谈”的局面。因此,尽管西方多国就承认巴勒斯坦国作出积极表态,也给以色列带来一定压力,但推动“两国方案”的真正落实依然任重道远。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