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与金融联动促消费、扩内需。次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相关情况,明确贴息对象、比例、期限等关键内容,并强调政策坚持五项原则,到期后将评估效果以决定是否调整。同时,对两类贷款贴息的申请条件也予以明确。
政策发布背景与目的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贷款贴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此背景下,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详情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居民享受该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各类消费只要在相关机构获得消费贷款且实实在在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具体规则为: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贴息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若借款人将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详情
从消费结构看,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为释放这一潜力,实施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服务业经营主体享受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对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3月16日公开发布后,这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只要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且已收到贷款资金,都可享受最长1年贴息,贷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实际期限贴息。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经营活动,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等,重点是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政策坚持原则与后续计划
在两项贴息政策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服务消费群体及经营者,通过降低信贷成本等措施,为提升消费领域服务水平提供便利;二是坚持简单易行,不设繁琐门槛,贴息测算和申请等工作主要由贷款经办机构完成;三是坚持贴近生活,政策支持范围覆盖主要消费场景和种类,贴息额度考虑居民收支状况;四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运作,经办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业务,强化信贷资金管理和风险管控;五是坚持部门协作,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严格资金审核、拨付等环节。这两项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