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产业技术革新,筑牢安全新防线
防护产业作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领域,正站在技术革新的风口浪尖。从材料科学的突破到智能防护系统的崛起,一系列新技术不断涌现,重塑着行业格局,为各领域安全防护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材料创新,突破防护性能边界
在防护产业中,材料的革新始终是提升防护性能的核心驱动力。江苏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闪蒸法防护材料——鲲纶™HYPAK™,凭借其仅为国际友商三分之一的纤维细度,在保持卓越防护性能的同时,实现了面料的轻盈柔软 。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在防护等级、耐磨性能和穿着舒适度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还推出了超柔防护、高端医疗防护、化学防护等多个系列面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涂装、生物制药、化工防化等多元场景,解决了传统防护服“安全与舒适不可兼得”的难题。
与此同时,在辐射防护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团队携手武汉理工大学和中部战区武汉总医院,研发出基于核壳异质超结构的多元稀土氧化物粉体及其复合橡胶新材料,并实现无铅医用放射性防护服的规模化生产。相较于传统含铅防护服,这款新型产品不仅更加柔软耐用、重量减轻,还避免了重金属使用,消除二次辐射风险,其X射线防护性能提升20% - 30%,柔软性和耐久性提高300%,引领医用防护材料新变革。
智能防护,开启主动防御新时代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防护产业正迈向智能化、主动化防护的新阶段。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青藤云安全自主研发的基于RASP技术的应用安全防护产品——青藤天睿,如同为应用程序注入“免疫血清”,可实时检测和阻断已知与未知的安全攻击,补足传统安全缺失的应用内部视角,为应用程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动态安全保护。它具备0day攻击防护、内存马防御等六大核心功能,与HIDS、WAF等形成高质量纵深防御体系,在攻防演练、应用风险监测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
在电力防护领域,华赫技术有限公司的防覆冰带电喷涂机器人为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机器人由国网邯郸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带电喷涂作业,喷涂形成的防覆冰微纳米薄膜能有效防止冰层形成、附着和累积,持久效期长达三年,可大幅降低杆塔和导线负荷,减少冰灾停电事故。它具备远距离控制、实时监控等功能,相较于传统除冰方式,不仅降低了人工登塔除冰风险,还提升了电力运维效率。
产业协同,推动新技术落地应用
防护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离不开产学研用的深度协同。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余志祥教授团队携手贝卡尔特集团,在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新一代2200kJ被动柔性网冲击试验并取得成功,标志着柔性防护领域技术新突破。双方依托强大科研实力,在高性能材料和结构体系研发上优势互补,首次发现柔性防护系统关键结构部件—“环连网”的损伤破坏模式,并提出新的破坏控制方法,有望改写相关ISO国际标准规定 。
此外,惠民县召开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发展暨异地商会协同发展交流会,为绳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共享平台。惠民县帅鑫化纤绳网有限公司引入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用于安全网生产,抗冲击性能提升近50%,重量减轻10%左右,有望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推动当地个体防护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