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成农田“新宠”,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植保无人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它以高效、精准、环保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农民的得力助手,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高效作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在春耕时节,各地农田里植保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浙江平湖广陈镇,农户冯照根承包的1000多亩土地,以往进行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工作,既耗时费力又难以精准高效。如今有了植保无人机,一天能作业几百亩,15亩地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打药施肥 。在四川会东鲹鱼河镇笔落村的百亩西兰花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操控下,沿着预设航线匀速飞行,进行精准施肥施药。数据显示,无人机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每天完成作业面积约400亩 。而在湖北钟祥柴湖镇黄岔堤村连片麦田,6架装载生物药剂的植保无人机有序升空,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柴湖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邓学洲介绍,相比传统人工防治,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30倍 。这些实例充分展示了植保无人机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巨大作用,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精准施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植保无人机不仅作业效率高,还能实现精准施药。在大连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水稻种植户宋瑶操作的无人机搭载着雷达和视觉系统协同,如同“超级感知大脑”,能实现丝滑绕障,且在后续同地块作业中,可根据信息更高效地规划飞行路径,减少重复避障操作,提升作业效率 。在广西融水镇东良村,甘蔗种植大户陆先乐引入的植保无人机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实现厘米级精度,避免重复喷洒或遗漏区域 。精准施药使得农药利用率大幅提高,在湖北应城城北街道魏河村,植保无人机的使用确保每一株油菜都能得到充分的药液覆盖,避免了农药浪费。同时,农药使用量的减少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契合当下绿色农业发展的需求。
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促进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今年,辽宁省对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购置补贴,在大连,热销的无人机门店春耕优惠价41999元,补贴达到14400元,刺激了农户的购买欲 。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王建军团队在周口市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依据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5年内青年返乡开展无人机植保服务,按实际作业面积每亩补贴5元,2024年该团队完成37万亩次服务,获补185万元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降低了农户的使用成本,还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植保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
尽管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展现出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飞行和避障技术仍有待完善,植保喷洒技术的精准性还需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续航能力和电池技术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未来,植保无人机将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