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24 - 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获重大突破,中美均有进展

2025-07-03 08:43220

2024 - 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改写人类生命可能性的现实技术。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展示了多位瘫痪患者通过植入N1设备重获与世界交互的能力,并公布未来计划;与此同时,中国脑机接口研究以“多点开花”的姿态加速追赶,在不同技术路线上取得“全球首例”的临床突破。脑机接口虽前景广阔,但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临床验证早期,面临诸多挑战。


Neuralink创造个体奇迹并公布未来计划

2024年夏天,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在夏季更新报告会上,用一段瘫痪患者Noland仅凭意念操控《马里奥赛车》游戏的视频,点燃了全球对脑机接口的想象。在此次发布会上,七位受试者的故事极具冲击力,他们中有四位脊髓损伤患者、三位渐冻症患者,身体虽被疾病“锁死”,却通过植入大脑的N1设备重获与世界交互的能力。全球首位N1受试者Noland,因脊髓损伤瘫痪,植入N1当天就学会用意念控制电脑光标并打破世界纪录,如今其“数字分身”能在《使命召唤》中完成复杂操作,还开始用意念学习语言和数学。脊髓损伤患者Alex失去手部功能,在N1帮助下,能通过意念控制虚拟手与家人玩游戏、操纵机器人机械臂完成抓握动作,还能用意念操作CAD软件重返工作岗位。渐冻症患者Bard失去语言能力,植入N1后可以直接用思维“敲击”键盘与孩子视频交流。这些奇迹背后是Neuralink构建的“Telepathy”系统,通过将1000根微电极植入运动皮层特定区域,捕捉大脑神经元电信号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未来三年,Neuralink计划推出“Blindsight”帮助失明者重建视觉、“Deep”深入大脑深层区域治疗精神疾病,最终实现“全脑接口”,到2028年每个植入物将拥有超25000个通道,结合多脑区植入技术,或能真正“读取”大脑。


中国脑机接口研究多点开花

2025年被视为“中国脑机接口元年”,背后是一系列“全球首例”的临床突破。6月24日,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受试者是一位67岁因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瘫痪半年的男性,传统治疗手段无效。团队采用“介入式”技术,通过血管介入将支架电极导入颅内血管壁,避免开颅风险,设备植入后患者大脑电信号经无线传输至体外计算机,转化为指令控制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实现患肢主动运动。侵入式技术也有进展,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受试者植入设备后2 - 3周训练就能用意念下象棋、玩赛车游戏,控制精度接近普通人使用触摸板水平,这证明中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此外,6月19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与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设备的临床植入,该设备通过微创手术将柔性电极阵列植入硬脑膜下,既避免开颅创伤又保持信号采集稳定性,目前已有5例相关患者完成植入,即将进入功能康复验证阶段。


脑机接口领域的资本热潮与理性态度

2024年上半年,脑机接口领域迎来资本热潮,国内融资规模突破10亿元,其中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国内介入式脑机接口最大单笔融资,Neuralink再融资6.5亿美元估值达90亿美元,博睿康、脑虎科技等企业也获得数亿元投资。然而,投资人态度趋于理性,“头部公司估值太高,第二梯队技术价值不足”成为普遍共识,他们更关注“首证”获批的可能性,认为只有通过临床验证、真正解决患者需求的技术才能长远发展。


脑机接口重构人类生命可能及面临的挑战

脑机接口本质是一场“连接”革命,重新定义大脑与外部世界交互方式,为人类突破生理限制提供全新维度。对个体而言,是“生命的第二通道”,能帮助瘫痪等患者恢复功能、重建尊严;对社会而言,是“医疗资源的一次解放”,为全球约10亿受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损伤等困扰的患者提供“功能性治愈”可能,以中国为例,若能提升相关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率,将减轻数百万家庭经济负担、优化数千万医疗资源配置;对人类文明而言,是“认知边界的第一次主动拓展”,使“意念控制”“思维上传”从科幻变为可能,Neuralink的“全脑接口”未来或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缓解神经性疼痛、增强认知能力。不过,目前无论是Neuralink的“全脑接口”还是中国的“多技术路线探索”,都处于临床验证早期阶段,面临技术挑战,如电极长期生物相容性、信号精准解码;伦理争议,如脑数据隐私保护、人机身份界定;商业化难题,如高价设备普及等,脑机接口未来要解决的是“何时能惠及更多人”的问题。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全球首场AI编码角斗Claude夺冠,过程中模型特性尽显
全球首场AI编码角斗开启编程AI大逃杀模式,比赛过程中模型状况百出,从代码误认到规则抗议,尽显有趣特性,而最终Claude以“佛系

0评论2025-07-060

OpenAI否认积极采用谷歌自研芯片计划,称仅处于早期测试阶段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OpenAI针对媒体报道作出回应,否认有使用谷歌自研芯片为其产品提供动力的积极计划。虽目前对谷歌的张

0评论2025-07-0132

诺奖得主本杰明·李斯特领衔,华中师范大学前沿催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6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前沿催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杰明·李斯特教授领衔。各方对其发展寄予厚望,研

0评论2025-06-2934

神舟二十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多项突破开启空间站高效运维新阶段
2025年6月26日14:30至21:50,神舟二十号乘组成功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在空间站维护升级、在轨实验、应急能力验证等方面成果丰

0评论2025-06-2748

OpenAI前CTO创办的Thinking Machines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估值达100亿美元
近日,AI领域掀起波澜,由OpenAI前CTO Mira Murati创办的Thinking Machines成功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不仅刷新AI领域融资纪录

0评论2025-06-2527

嘉楠科技启动战略重组,终止AI芯片业务聚焦核心业务
2025年6月23日,“区块链第一股”嘉楠科技宣布启动战略重组,终止AI芯片业务,将业务重心聚焦于比特币矿机销售等核心业务。这一

0评论2025-06-2529

北医三院田华团队完成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华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此为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关节置换翻修术

0评论2025-06-244

多地密集布局“十五五”重大战略任务、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近期,全国多地密集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聚焦共同富裕

0评论2025-06-22130

网络首发丨数字化领导力如何驱动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高耗能企业绿色环保观念滞后以及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

0评论2025-06-2217

英伟达、三星投资Skild AI,推动机器人领域布局,Skild AI估值达45亿美元
近日,彭博社报道,芯片巨头英伟达与消费电子制造商三星电子计划参与Skild AI的B轮融资,投资金额分别为2500万美元与1000万美元

0评论2025-0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