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在2025国际货币论坛上宣布,人民币已开始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占比可观,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此外,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态势积极,超三成央行计划增配人民币资产。
人民币荣升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
在2025国际货币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人民币已经开始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
上半年外汇市场平稳,人民币跨境表现突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2025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展现较强韧性和活力。从总量看,涉外收支规模稳步增加,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计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达到了53%。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合计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从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看,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273亿美元,二季度净流入环比增长46%。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银行结售汇逆差253亿美元,但月度表现有变化,1月结售汇为逆差,2至4月趋向基本平衡,5月和6月结售汇转为顺差。外汇市场交易活跃,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总计达到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2%。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3174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加了1151亿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内外更趋稳固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表示,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运行稳健。今年上半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2.4%;服务贸易更加活跃,逆差总体收窄,服务贸易收入同比增长13%,支出增长2%,逆差下降14%;投资收益逆差从2022年高位逐步回落,1至5月,外资在华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7%,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增长12%,投资收益逆差基本稳定。近三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在2%左右,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为1654亿美元,初步估计二季度顺差有所收窄,总体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同时,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相应形成对外资产积累,国际收支保持自主平衡。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对外负债7.1万亿美元,对外资产10.7万亿美元,净资产为3.6万亿美元。展望未来,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内外部平衡态势更加稳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将支撑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积极,前景向好
2025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较为稳定。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5、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贾宁认为,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 - 4%左右,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近期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对全球75家央行调研结果显示,30%的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