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机械工业企业应对复杂环境的核心路径。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在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上不再“卡脖子”,比如高端数控机床的自主化、新能源装备的技术迭代,都是通过创新打破壁垒;加快产业升级,则能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像数字化车间、低碳制造工艺的普及,既提升效率又契合发展趋势。
培育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跳出传统增长模式,比如通过“制造+服务”的融合,为客户提供设备运维、整体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开辟新的利润空间。而行业自律和产业链韧性的提升,能减少恶性竞争,让企业在面对供应链波动、外部贸易摩擦时,有更稳固的协同支撑,比如上下游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共享物流资源,形成“抱团取暖”的抗风险能力。
说到底,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企业在不确定性中掌握主动权,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最终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