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务中有新“助手”————“悟空AI”大模型助力,这也是我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在轨运行状态良好,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神舟二十号乘组顺利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8月15日16时许,航天员陈冬打开问天气闸舱舱门并出舱,这是他的第6次出舱活动,使其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陈冬身着蓝色饰带舱外服登上机械臂末端的自动脚限位器,03航天员王杰在舱内向其传递设备。随后机械臂运动,陈冬使用照相机和热成像仪对空间站外部进行巡检。16时50分许,王杰出舱与陈冬协同作业,这是王杰首次出舱,他也成为第二位舱外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期间,航天员陈中瑞在天和核心舱内进行支持。22时47分,在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后,陈冬、王杰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悟空AI”大模型首次助力空间站任务
与以往不同,此次神二十乘组有新“助手”————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的“悟空AI”大模型。在第三次出舱活动准备工作中,“悟空AI”大模型发挥辅助支撑作用,还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智能化、专业化支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邹鹏飞介绍,航天员可按需询问,如当天工作内容、操作指南等 。该模型基于国内开源模型开发,结合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需求,采用预训练和指令微调技术,构建专业领域大语言模型和以航天飞行知识规范为核心的知识库。
“悟空AI”大模型的特点与意义
“悟空AI”大模型构建了天地协同的智能问答支持系统,通过地面和在轨两个模型,分别提供专业知识深度解析能力和解决重难点问题,为航天员在轨复杂操作和故障处置提供快速有效的信息支持,助力航天员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丰富在轨心理保障,提高天地协同效率。针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特点,它开发场景化数据处理等多种功能,确保响应快速,回答内容严谨正确,后续还可拓展增加任务规划、数据分析、智能预测等功能。在轨一个月运行状态稳定,乘组航天员反馈良好,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此外,“悟空AI”的命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创新的结合,寓意用科技智慧赋能航天事业,助力航天员探索太空奥秘。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