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海瑞金医院与华为携手宣布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这一举措成为上海医疗机构在病理领域的首创,旨在降低病理AI辅助诊断部署门槛,推动医疗资源的更广泛应用。然而,数据积累与医院部署的推广仍面临挑战。
开源背景:病理诊断现状与大模型潜力
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却面临着耗时长、病理医生缺口大且分布不均等难题。培养合格病理医生时间长,县级医院难以负担,导致诊断质量不统一。而大模型的出现,为病理科智慧化带来希望,不过开发难度极大。
RuiPath病理模型:技术突破与开源内容
此次开源的RuiPath病理模型核心为“视觉基础模型”,依托瑞金医院百万张高质量数字病理切片数据,借助华为AI全流程工具链ModelEngine完成标注、训练与精调。在12个主流公开数据集的14个辅助诊断任务测试中,7个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具备临床验证能力。配套测试数据集覆盖肺癌、结直肠癌等7个常见癌种。
开源意义:推动AI医疗平权与提升诊断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指出,病理大模型只有临床应用才能实现价值。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表示,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基层医院可节省大量初始工作,促进病理AI辅助诊断广泛应用,提升整体病理诊断水平。宁光认为,开源对完善模型及提升可及性或有双赢效果,有望覆盖更多肿瘤诊断。
面临挑战:数据与医院部署问题
瑞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笪倩称,病理人工智能落地面临数据、算法、算力、存力四方面挑战。数据上,切片质量与格式、数字化医院占比影响模型精度与规模;算法上,传统标注成本高、耗时长且具主观性;算力上,数据规模与GPU显存矛盾突出;存力上,三甲医院病理数据增量大、存储成本高。此外,推动更多医院加入部署病理大模型,数据积累仍是挑战,此前有病理科医生指出,病理切片质量、检测仪器等环节若不遵循规范标准,会影响病理图像及病理大模型质量,医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亟待解决。
全球多中心计划:共享成果与协同发展
瑞金医院与海内外12家医疗机构共同启动RuiPath病理大模型的全球多中心计划。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提到该计划三大核心目标,即提升可及性、推动标准化、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多中心协作,将优质病理资源与技术推广至偏远地区,建立统一质控与数据管理流程,依托多中心数据加速学科研究。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