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产业蓬勃发展,国产化、高端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仪器设备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各领域进步的关键力量。近期,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集群建设,从市场拓展到政策支持,仪器设备产业在多维度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景象。
国产高端仪器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6月28日,苏州博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千伏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BZ-F200,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透射电镜自主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透射电子显微镜作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半导体等领域研究的必备高端仪器,此前其产业长期被国外垄断,核心零部件受技术封锁。博众仪器历经5年技术攻关,实现热场电子枪、超高稳定度电源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该显微镜点分辨率达0.25纳米,晶格分辨率达0.14纳米 ,性能指标与国外同配置设备比肩,且已在用户先期试用中得到验证。据了解,博众仪器还计划明年推出120千伏跟300千伏的机型 ,并继续攻克球差电镜、冷冻电镜、冷场电镜等高端机型,持续提升我国在高端显微镜领域的技术水平。
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多地积极布局仪器设备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在怀柔科学城,截至2024年底,已有340家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企业落地。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江颖团队研发的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为例,从实验室样机到商业化量产,在怀柔科学城完成成果转化,目前已获得10余份订单。多场低温公司专注极端环境纳米运动控制产品,从2017年首笔10万元订单到2024年订单超1亿元,连续7年翻番,预计2025年再翻番。围绕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的制造、测试、验评等环节,高端精密加工共享服务平台等正在落地,仪器研发企业产品迭代不出“城”即可满足,高频系统全固态功率源样机等35项原创技术在此产出,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等20余项产品完成市场化 ,一条完整产业链加速形成。
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成为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自1983年我国首台国产化离子色谱仪诞生于此,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历经多年发展,产业链条完善,现存科学仪器相关注册企业达1.79万家 。近年来,青岛通过“政策组合拳”,如打造科学仪器产业园集聚重点企业,利用部市联动机制推动国家专项项目获批立项等,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在流式细胞仪和质谱仪领域,瑞斯凯尔、融智生物等企业打破技术壁垒,产品覆盖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等多个场景。
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仪器设备产业发展。2024年12月2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门发布政策,鼓励平台型企业开展揭榜攻关、样机研发等,最高给予3000万元资金补助 ,并推动特色园区建设,完善产业生态。国家药监局发布十条举措,重点支持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旨在促进新技术应用,抢占国际制高点,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突破八千亿元 ,政策推动下有望进一步扩大。
尽管我国仪器设备产业取得诸多成果,但仍面临挑战,如部分高端仪器仍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技术有待提升等。未来,随着技术持续创新、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以及政策的有力支持,仪器设备产业将朝着国产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为我国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