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妇女峰会召开之际,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航天员王亚平接受中新社专访,分享太空经历,探讨女性在航天事业中的作用,表达对女性发展的期望,并表明会继续传播航天知识,鼓励年轻女性投身科技领域。
太空“摘星星”之旅
4年前的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王亚平二上太空,首次尝试在轨驻留6个月。她曾许诺女儿要去太空摘星星,这趟“太空出差”也是她为自己、为女性、为所有人的“摘星之旅”。任务中,王亚平成为亚洲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她回忆出舱瞬间,宇宙的美震撼了她,站在空间站机械臂上又收获另一种视角,但她和队友更多专注于工作。
《窗外是蓝星》的拍摄与意义
在太空坚守的半年,王亚平和队友利用间隙拍摄电影《窗外是蓝星》,该片以她的视角展现航天员太空生活点滴。王亚平分享,太空失重让拍摄稳定画面不易,每次拍摄都需凝心聚力。她观看此片七八次,认为电影像乘组从太空摘回的星星、礼物和种子,分别对应着中国空间站、对祖国和航天工作者的献礼,以及对全国青少年航天梦想的播种。
载人航天中女性的作用
谈到女性在航天事业中的作用,王亚平直言开展载人航天任务没有女性参与不完美。女航天员认真细腻、有韧劲等特质,有利于乘组协同配合,且女航天员“飞天”利于研究男女航天员太空生理、心理差异。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三号,王亚平不断突破自我,创下中国女航天员多个纪录。她认为女性价值不应被性别定义,如今中国女航天员人数增加且类型多样,说明女性正深入参与并适应航天事业发展。
以“她力量”推动科技发展
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之际,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召开,王亚平作为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关注女性权益等内容,希望好议题落地实施。她当下最大梦想仍是重返太空,会保持状态传播正能量,还会继续引导激励年轻女性关注航天。从神舟十号首次太空授课,到看到“90后”王楠从听课学生成为并肩队友,王亚平感受到传承力量,她期待在月球给孩子们上课,并寄语高科技领域女性坚持追逐梦想。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