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针对当前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应对建议,涵盖重视居民消费、调整政府考核指标与税收挂钩方式,以及探索增加财政赤字等方向,同时剖析了中国经济转型阵痛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社会总需求不足: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白重恩提出,当前社会总需求不足是挑战但也是机会。当下社会投资回报率低,在此情况下,需从社会治理理念上更重视居民消费。而这其中,政府需发挥关键作用,可将居民消费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地方税收与本地居民消费更紧密挂钩。
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以实现转型过渡
白重恩指出,目前增加政府财政赤字的成本较低,而收益较大,通过适当增加政府财政赤字更好过渡转型,是值得探索思考的方向。面对当前总需求不足的挑战,可考虑在过渡期内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他表示,“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政府财政赤字的成本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大。我们能不能在这个阶段较大力度增加政府财政的赤字,增加财政的积极度来解决过渡期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
白重恩围绕中国经济的转型发表致辞时指出,尽管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但短期内正经历结构转型带来的阵痛,面临需求不足、企业利润率下滑等挑战。他提到,“中国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每十亿元GDP发明专利数呈现较快增长,显示出技术持续进步的动力。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近年来工业企业利润率出现下降。”这一矛盾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阵痛期。房地产投资快速下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为维持经济增长,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但制造业供给能力的快速增长与总需求增长之间出现失衡。“需求下降的同时供给在增长,会带来不平衡,这也是当前内卷问题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将居民消费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白重恩认为,应对当前转型阵痛期,一个很重要的转型是治理理念,应该将居民消费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他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2次提及消费,并首次将提振消费列为十大任务之首,显示出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他还指出,“当前,各级政府拉动投资的动力非常强。这有各种原因,比如拉动投资是一个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另外地方的税收也跟当地的投资生产有极强的关系,但跟当地消费的关系比较弱,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地方政府有更强的动力拉动投资而对消费的关注度不够。”居民的服务消费,如医疗、教育、养老等,与公共政策密切相关。如果地方政府在这方面不上心,这方面的消费很难发展起来。
如何让地方政府更关注消费
对于如何让地方政府有更强的动力来关注消费,白重恩表示,首先全社会的理念上要更看重居民的消费,居民消费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要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其次要改革税收分配制度,使地方税收与当地消费更紧密挂钩。在居民财富结构方面,他指出,中国居民金融财富占比偏低,过去依赖房地产的财富模式随房价下跌而面临挑战。怎样让所有居民财富不断增长,就需要金融的发展、财富管理的发展。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