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迈向智能新时代
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在技术突破、应用拓展与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正逐步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与升级的关键力量。
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得到飞速提升。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愈发深入,赋予机器人更强大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如埃夫特建立起一体化人工智能模型平台,涵盖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训练等环节,有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向具备自主学习与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转变;步科股份重点提升运动控制和动力解决方案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无框力矩电机及关节模组平台部件等产品 ,并向头部客户批量供应核心部件,助力人形机器人从试验迈向量产阶段。
在应用领域,机器人的身影已广泛渗透到工业、服务业、医疗、教育等诸多行业,不断拓展新的应用边界。在工业领域,美的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采用独特轮足式设计,即将于5月进入湖北荆州洗衣机工厂,执行设备巡检、零部件检测和简单装配等任务,下半年还将走进线下门店,负责商业导览、制作咖啡等工作;优必选研发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实训,开展自主搬运、货物质量检测、零件安装等工作;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也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未来将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门店服务等领域 。在服务业,智能机器人开始在文旅场景崭露头角。五一假期前,北京平谷金海湖碧波岛度假区引入智能机器人,它们承担巡航、导览工作,还能与游客互动,为文旅产业增添“智”动力;滨州鹤伴山景区的机器狗化身“导游”,在山路上自如行走,为游客讲解,凭借“话痨”属性与游客亲密互动 。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复杂远程手术;教育领域,机器人协助教学,为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
产业布局上,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北京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山东多地在机器人产业布局上各有侧重,济南成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产业发展;淄博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核心部件 + 整机制造 + 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并成立“淄博机器人产业专利池”,整合专利资源,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德州天衢新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发展中应用 。广东同样动作频频,佛山印发《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 - 2030年)》,提出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2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突破1000亿元,智能机器人相关营收突破5000亿元 。5月7日,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落户顺德,将大力推动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与集聚发展,中科紫东太初计划投资2亿元购置设备,在顺德组建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的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 。东莞印发《东莞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年)》,实施六大工程,推动东莞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水乡经济区迎来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新机遇,百度智能云(东莞)AI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被列入重点平台建设,洪梅规划建设机器人主题产业园 。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测算,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1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0亿美元,2024 - 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超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近380亿元,销量将从0.40万台增长至27.12万台 。资本也对机器人产业表现出浓厚兴趣,2024年1 - 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110亿元,其中56起发生在中国,总金额超50亿元 。
此外,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板块,约200家机器人企业将集中展示最新研发成果,还将发布《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等10余项成果 。同期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展览面积超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200家,百余款新品将亮相,博览会将汇聚近50家人形机器人知名整机企业 。
机器人产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以及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未来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