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合村并镇: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2025年,合村并镇工程在中国各地稳步推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关键战役。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合村并镇”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旨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解决人口空心化与土地闲置等问题。四类村庄将优先纳入合并范围,包括人口严重流失的空心村、生态环境恶劣的村庄、国家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村庄以及村民自愿申请合并的村庄。
在实施过程中,各地遵循“三不准两不搬”原则,保障农民权益。“三不准”即不准强制搬迁、不准随意调整土地权属、不准让农民无家可归;“两不搬”指不改变居住性质、不强制上楼。补偿方式多样,有产权置换,如“1:1换房”,北京大兴区农民可平房换楼房且无需补差价;货币补偿方面,一线城市较高,叠加奖励金后,120㎡房屋可获70 - 100万元;还有地权入股,浙江、山东等地村民以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入股企业享受分红。
山东省的合村并镇重点针对“空心化”严重的村庄,部分试点地区要求合并后新村人口达4000人上下。当地通过“跨村联建”等模式,如临淄市把多个小村庄合并成新型社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还计划2025年完成8000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改造。在土地资源整合方面,菏泽、枣庄等地通过村庄整合优化土地配置,促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数字化技术也在合村并镇中得到应用。零散承包地经数字建模重组为智慧农场,地籍区块链系统让土地有了“数字身份证”。AI算法根据12345热线语义分析生成事件处置方案,政务服务“一码通”系统将多项审批事项压缩至“扫码即办”,缩短了群众办事半径。
合村并镇也带来了文化融合。社区营造师组织跨村活动,如龙舟赛,增强新老居民共同体意识。老年学堂开设智能手机课程,助力留守老人通过直播销售土特产,将数字鸿沟转化为发展红利。
不过,合村并镇实施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分配与债务纠纷等。但总体而言,合村并镇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正推动着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助力实现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