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将用于海洋科研与人才培养

2025-07-14 08:25180

7月13日,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这艘由中船黄埔文冲为同济大学建造的科考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将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装备保障。


“同济”号的基本信息与交付情况

“同济”号由中船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于2024年4月开工,2025年5月完成综合海试,6月完工,并于7月13日在上海正式交付。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总长81.5米,型宽15米,型深6.9米,设计航速15节,续航力8000海里,载员45人,自持力35天,采用国产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适用于无限航区(冰区除外)。


“同济”号的智能与节能优势

“同济”号更加智能,是国内首个取得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i-ship(R1,No,E,I)四个智能符号的科考船,构建了“感知-决策-协同-控制”全链路闭环系统。在开阔水域能实现自动驾驶,智能设定节能航线,通信协同能力强大,可实现空、海、潜立体组网。在节能方面,它采用先进的直流母排 + 磷酸铁锂电池组混合动力系统,锂电池组起到削峰填谷及能量回收功能,相较于同类科考船能耗降低约8%,其智能能效系统的航行智能规划功能可提高航行效率,降低油耗节约运行成本。


“同济”号的多功能作业能力

“同济”号具有全天候作业能力,可搭载作业型ROV(水下遥控机器人)、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及多种类无人系统,具备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综合自组网功能。既能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大气环境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海底地形与地貌、底质与构造、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以及海洋调查装备试验等工作;也可承担故障检测、维修、敷设及后冲埋、海底路由调查及扫测、风电工程勘察等海上工程任务。


“同济”号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实现

“同济”号在2000吨级船舶平台基础上优化布局,设计出460平方米的甲板作业面积、320平方米的实验室区域、人均10.2平方米的居住舱室以及总计一百多平方米的会议区、阶梯教室、休闲区、健身区等,以较小体量实现了3000吨级科考船的作业能力。该船配置多种不同工况的模块化实验室,可根据航次科考任务携带不同科考用集装箱,实现多种科学目标。


“同济”号的交付意义

“同济”号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交付后将用于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需求,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装备保障。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字节跳动发布内部邮件调整绩效标准并启动上半年评估,提高“M”比例与激励、调整“M+”等档位
2025年7月15日,字节跳动发布全员邮件,宣布开启上半年绩效评估,并对绩效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此次调整围绕多个绩效档位展开

0评论2025-07-1619

河南高温致郑州居民家中玻璃“热炸”、新乡5只鹅热死
近日,河南遭遇极端高温天气。7月15日,郑州最高温44.2℃,部分居民家中玻璃因高温“炸裂”,新乡一养殖户5只鹅热死在水塘。当地

0评论2025-07-1619

英伟达H20有望重回中国市场,面临本土竞争挑战
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现身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英伟达官方宣布正在提交重新销售H20 GPU的申请,

0评论2025-07-1612

政策红利、资本布局、技术落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近日,人工智能成为多个学术论坛、调研活动的热点话题,这使得人工智能的创新热潮正随着夏日的热度一起节节攀升。中共中央政治局

0评论2025-07-1530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携约6.5吨物资奔赴太空
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5时34分,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此次天舟九号肩负为神舟二十号

0评论2025-07-1520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鉴定“Labubu”真伪关键看牙齿,上半年全国海关查扣侵权货物超万批次
2025年7月14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时,针对海关查获山寨版“Lab

0评论2025-07-1519

摩根士丹利上调大中华半导体行业评级,称AI需求强劲
摩根士丹利近日将大中华地区半导体行业评级从“与大盘一致”上调为“有吸引力”,指出随着宏观因素的逐步消化,加之AI需求强劲,

0评论2025-07-1523

国际铁路联盟主席、总干事长:“中国速度”成就瞩目,中欧合作推进铁路标准制定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京闭幕,中新网记者在大会现场专访国际铁路联盟主席阿兰·别洛乌德和总干事长弗朗索瓦·达韦纳,就“

0评论2025-07-1418

之江实验室两AI模型GeoGPT和OneAstronomy亮相2025全球峰会并入选创新案例集
近日,在日内瓦落幕的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上,之江实验室的GeoGPT和OneAstronomy两款人工智能科学大模型大放异彩

0评论2025-07-1420

中国科学院杨帆团队研制首台高时空分辨布里渊显微镜,成像速度提升百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杨帆团队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国际上首台高时空分辨布里渊显微镜,不仅提升成像速度两个

0评论2025-07-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