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环保能源发展态势大揭秘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2025年全国环保能源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与技术的突破,正重塑着我国能源格局。
政策端持续发力,为环保能源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实现从“能耗单控”到“能碳双控”的转变,将碳排放约束嵌入项目全生命周期,企业碳排放数据造假将面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这促使企业积极投身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围绕加快用能结构转型、推进节能降碳、调整产业结构等8方面部署重点任务,统筹资金、信贷等支持,致力于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2025年和2026年的消纳责任权重,对电解铝、钢铁、水泥等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提出要求,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与应用。
从能源结构来看,我国正加速向“绿”转型。《中国能源数据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49.8亿吨标准煤,电力及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升至19.3%,煤炭占比降至53.2% ,全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6.81%。
可再生能源领域成绩斐然。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2.6亿千瓦,同比增长128% ,达到历史新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实现大幅增长,截至5月底,全国水电、风电发电装机分别达到4.4亿千瓦、5.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首次超过10亿千瓦,成为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源,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的59.2%。1 - 5月新增风电0.46亿千瓦、光伏发电1.98亿千瓦,分别增长134%和150% ,均创历史纪录,风电、光伏合计新增装机相当于德国全部的发电装机,且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增量,1 - 5月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38.9% ,标志着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核电发展同样引人瞩目,山东海阳核电厂二期工程3、4号机组建设正酣,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投运,三期工程5、6号机组也已获核准,未来全面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609亿千瓦时。截至今年6月30日,海阳核电一期1、2号机组累计发电超1328亿度,节约原煤56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624万吨 。不仅如此,海阳核电开展核能商用供热示范工程“暖核一号”,已为海阳、乳山40万居民供暖,前六个供暖季累计供热1432万吉焦,减排二氧化碳236万吨 ,并计划向青岛供热。威海依托国核示范项目建设的核能供热项目也将在2025年供暖季投运,供热面积达675万平方米。
在能源应用创新方面,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打造全国首个“零碳机场”,通过光伏 + 储能全覆盖、廊桥APU替代等18项技术,实现运营阶段碳中和,每年减碳2.6万吨 。航站楼8万平方米光伏板年发电量超1000万度,地源热泵系统使空调能耗直降40% ,其创新模式成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的典范。
尽管我国环保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绿色能源成本需持续降低以提升市场竞争力等。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环保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