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已发行债券利息收入仍免征增值税至到期。专家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对市场和个人投资者影响有限,是适应债券市场发展的优化之举,利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政策调整内容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而在该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包含在2025年8月8日之后续发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同时,公告明确上述金融债券,是指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并由金融机构持有的有价证券。
政策调整原因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在国债等债券市场发展初期,为提高投资者认购积极性和资金筹集效率,我国对其利息收入实施增值税免税政策,积极支持了债券市场发展。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发展壮大,债券发行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此前出台的相关债券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因此有必要审时度势对政策进行调整优化。
政策调整影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梁季称,这次恢复对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采取的是“新老划段”的方式,即存量债券仍然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其利息收入可继续免征增值税至债券到期,只有新发行债券的利息收入才恢复征收增值税,不会影响投资者利益和债券市场稳定,这有利于政策调整平稳实施。专家和业内人士还表示,此次政策调整优化对市场影响有限,对个人投资者基本没有影响。梁季认为,当前我国已发行债券体量大,市场消纳能力较强,新发行债券占比较小,且债券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税收政策仅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李旭红也提到,债券投资以机构为主,个人投资债券规模很小,且个人投资者取得的利息收入还可适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不用交增值税。总体来看,李旭红指出,此次政策调整是根据当前债券市场发展阶段出台的一项优化之举,可以缩小不同债券之间的税负差异,有利于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作用,促进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