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7日晚,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三城同步首映,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凭借真实的历史还原,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在收获如潮好评与亮眼票房的同时,也因触动历史伤痛,引发日本右翼反弹,激起全球范围内关于历史叙事的博弈。
加拿大首映:沉默与泪水交织
当地时间8月7日晚,《南京照相馆》在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三城同步首映。在温哥华首映式上,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人员、华人华侨及中资机构代表共300余人齐聚。影片放映前,观众高举电影海报与明信片,共同缅怀历史、祈愿和平。放映结束后,现场一片沉默,许多人脸上挂着未干的泪水。温哥华中华会馆理事长钱华哽咽表示:“电影真实还原了那段惨痛历史,这段记忆在海外教科书中几乎空白,但必须被铭记。”多伦多市民约翰·雷诺兹含泪称:“画面太残酷,我有时因不忍而闭眼,为自己此前不知情而愧疚。”一位南京籍观众动容:“每年12月13日,家乡都会拉响防空警报。如今我旅居海外,但每一代人都在用不同方式守护这段记忆。”
国际影评:细节与创新获赞
影片在专业影评方面收获高度认可,豆瓣8.6分,暂列2025年国产真人电影评分榜首,观众盛赞其“以情动人”的叙事策略。知乎用户对影片进行深度解析,在角色设计上,邮差苏柳昌从浑噩到觉醒,演员林毓秀从苟且到用相机记录伏法,展现“平凡中的伟大”;符号隐喻方面,相机快门声与枪声交叉剪辑,暗喻“记录真相即对抗暴力”,今昔南京街景对比,强化历史厚重感。历史学者也点赞影片,通过“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能”的台词,传递“守护真相即守护人类尊严”的核心价值,且影片参考了大量史料,如日军掠夺城砖建“八纮一宇塔”。社交媒体上同样热议不断,海外学子自发组织观影团,一位加拿大留学生写道:“这是一场舆论战,我们必须让真相被更多人看见。”外国观众也纷纷反思,乌克兰观众留言“日军比纳粹更残忍”;美国观众质问“为何本国教育隐瞒这段历史”;法国藏家捐赠618张抗战照片,称“胶片是刺破谎言的子弹”。
票房与发行:本土崛起与全球扩张
影片票房成绩亮眼,国内上映3天票房破3亿,南京观众贡献占比60.2%,截至8月7日,累计票房达18.73亿元,观影人次超528万。海外发行方面,8月15日正式登陆加拿大院线,此前已在澳、新上映,后续还将覆盖美、马、新、俄、韩等国。
争议与反响:历史叙事的激烈博弈
影片引发了日本右翼的反弹,95%日媒将“南京大屠杀”贬为“南京事件”,否认30万遇难者数据;称影片为“中国官方反日宣传”,甚至威胁在华日人“避免公开说日语”;右翼团体还要求删除教科书相关内容,部分出版社妥协。对此,中国社会予以回应,南京家长携子女观影,九岁男孩当场撕毁日漫卡片,五岁女孩哭问“中国变强了吗?我长大要当兵”。中国驻日使馆宣传帖虽遭攻击,但坚称“铭记历史是为防止悲剧重演”。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