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业发展态势强劲,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增长新引擎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机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机械产业在多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还是产业结构调整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5年前7个月,在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机械工业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1 - 7月,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均保持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成为引领机械工业增长的两大动力源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6%,汽车制造业更是增长21.7% ,彰显出行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与积极布局。
机械工业绿色转型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前7个月,太阳能电池产量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6%;新增发电装机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高达85.3% 。新能源汽车同样保持快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5%。
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的带动下,国内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明显改善。重点监测的122种机械产品中,近七成(68.9%)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整体表现优于上年水平。汽车、电工电器、工程机械、机床等重点行业均从中受益。汽车产销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扩展,电工电器产品产销两旺,机床、机器人保持良好增势,工程机械产销总体趋稳。
“两新”政策与《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 - 2030年)》形成的叠加效应,有力推动了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产量再创新高,1 - 7月累计产量为44.7万套,同比增长32.9%,智能工厂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促使行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从区域发展来看,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在世界产业格局深度变革中,链式裂变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色更足。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湖南工程机械上市企业的营收、利润、出口等关键指标呈上升态势,在全球行业下行的态势中独树一帜。
在企业层面,各大工程机械龙头企业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恒立液压等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其中,三一重工今年H1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净利润增速最快,2025年H1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96%、46%,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73.06%。海外市场仍是这些龙头主机厂创收增利的主要来源,海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高。
然而,机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在高端农机、矿山机械等领域,国外品牌依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国产品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高端化所需的创新技术底座,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难以由企业独自攻克。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振指出,湖南作为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却缺少一家工程机械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不过,今年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手,跨区域共同打造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技术研发、实验检测、中试生产、成果转化四大创新平台建设,有望加快破解这一瓶颈。
展望未来,机械工业发展虽然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诸多有利因素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支撑。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持续加码加力,保障了机械工业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平稳增长的基本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着力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机械工业自身基础稳、韧性强、潜能大的优势也没有改变,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不断增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