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电气工控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剖析:智能化、国产化与全球化成关键词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电气工控行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其发展趋势备受关注。2025年,电气工控行业呈现出智能化升级、国产化替代加速以及全球化布局深化等显著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AI深度融合,引领智能化升级浪潮
AI技术在2025年成为工控领域的变革性力量,年初随着DeepSeek等技术的爆火,AI软件在工业场景的部署探索全面加速,大模型技术推动自适应控制算法在复杂生产环境中的应用。AI算法在预测性维护中的成效显著,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AI驱动的维护方案可将设备寿命延长20%,维护成本降低40%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利用AI技术对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进行监测,能够提前发现部件磨损等问题,及时安排维护,保障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政策推动,国产化替代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国产化政策支持与供应链安全需求促使工控行业加速国产化布局。以PLC市场为例,尽管西门子仍占据48%的份额,但本土企业在小型PLC领域发展迅猛,国产芯片适配工控系统的研发进程也在加快。202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提出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套工业操作系统(PLC + DCS)更新换代的任务,为国产PLC开拓了广阔市场空间,有助于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在航空航天、军工、水利、电力等关键行业,国家对PLC国产化的强调,进一步减少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保障了关键领域的安全。和利时等企业坚持全栈自研,硬件国产化率达到100%,软件也100%自主编码,构建起从控制层到执行层的完整生态,推动中国工业控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开拓海外,全球化布局进入新阶段
工控行业的全球化竞争进入全新阶段,国内企业积极打破欧美巨头的垄断格局,以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为突破口,逐步提升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未来竞争将聚焦数字化平台与低碳技术的全球生态输出,实现从“卖产品”到“立标准”的跨越。汇川技术、中控技术等企业在东南亚、中东欧市场中标高端项目,出口额占比有望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30年的25%以上。通过本地化服务和技术创新,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不断积累口碑和市场份额,为国产工控品牌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2025年电气工控行业在智能化、国产化和全球化三大趋势的推动下,正迎来深刻变革。企业需要把握这些趋势,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行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