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我国农业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025-05-20 7060
核心提示:加强科技创新,助力我国农业高效发展在当今时代,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核

加强科技创新,助力我国农业高效发展

 

在当今时代,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尽管我国农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成果丰硕,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在种子、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但仍存在技术与产业融合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

 

育种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我国虽在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成绩斐然,总量近56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且在水稻育种技术上有创新性突破,实现“三系法”和“两系法”,超级稻单产屡破世界纪录。然而,与发达国家的智慧育种体系相比,整体育种技术仍存在差距,部分作物单产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比如大豆,2022年我国单产仅为全球的72.16% ,凸显出育种技术提升的迫切性。后续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应用的研发投入,加强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构建智慧育种体系,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4%,大型大马力农机装备研制取得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但高端农机制造仍依赖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像智能化农机生产制造中,机械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90%以上需进口。为改变这一局面,应集中力量攻克农用传感器、精密液压等关键部件的技术难题,建立完整的智能农机研发制造体系,推动农机装备的国产化、智能化升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生物安全治理关乎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成功研制草地贪夜蛾迁飞监测网络、高效禽流感灭活疫苗,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和人畜健康。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交流的频繁,新的生物安全威胁不断涌现。未来需持续加强生物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发,提升对外来物种入侵、病虫害爆发的防控能力,完善生物安全治理体系,为农业生产营造稳定的生态环境。

 

生态低碳农业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成效显著,如豇豆“防虫网+”集成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 ,飞防作业实现精准施药,作业效率提升60倍以上。但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仍有待扩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接下来要加大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 - 40% ,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速度,让科技创新真正惠及农业生产。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任重道远。只有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机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成果转化,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