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7月28日,新华社披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分担。7月30日,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初步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预算900亿元左右,中央总体承担约90%。
育儿补贴制度出炉,明确补贴标准与资金分担方式
根据《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每年高达千亿元的3岁以下育儿财政补贴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分担。中央财政自2025年起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对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育儿补贴所需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虽然《方案》尚未明确具体分担比例数值,但参考此前民生领域补助资金分担方式,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比例或最高。
财政部公布今年育儿补贴资金预算安排
在7月30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表示,按照部署,中央财政将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项目,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育儿补贴政策具有多重突破与积极影响
此次育儿补贴方案实现全国范围全覆盖,一孩、二孩、三孩均可领取补贴,体现政策普惠性与公平性,有助于解决少子化问题。补贴全部以现金形式发放,且明确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救助对象认定时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作为长期性制度安排,政策具有不可逆性,体现“投资于人”决心,且未来补贴规模存在递增可能性。此外,育儿补贴本质上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能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对可选消费支撑大于必选消费,对低收入地区消费拉动或更明显。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