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着重介绍了残疾人教育事业成果,指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7%,期间通过多项举措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未来还将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助力残疾儿童青少年更好发展。
“十四五”残疾人教育事业成果显著
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残联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保障残疾学生“有学上”的同时,努力让他们“学得好”。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共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监测系统,“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达成了入学率97%的目标。同时,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为近10万名残疾学生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针对不同类别残疾学生需求,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盲文,将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大字版教材列入目录,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统编教材去年全部投入使用,还研制出版相关手语书籍并发布语言文字规范。
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
在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方面,《学前教育法》对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普惠性教育作出系列规定,有条件地区建立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加强残疾人职业学校建设和管理。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每年为上万名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目前在校残疾大学生已超10万人,近3年每年有3万余名残疾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加大残疾学生保障力度
在保障残疾学生方面,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普遍享受12年免费教育。中央财政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投入近2亿元持续改善中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办学条件。
未来规划:落实教育强国战略
未来,中国残联将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国战略,通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实现更好发展,努力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