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国内工程事业部:以“智建”之力筑就时代工程新标杆

   2025-10-23 240
核心提示:国内工程事业部:以“智建”之力筑就时代工程新标杆从川蜀群山间的“生命之渠”到南海之滨的生态绿洲,从雪域高原的光伏阵列到都

国内工程事业部:以“智建”之力筑就时代工程新标杆

 

从川蜀群山间的“生命之渠”到南海之滨的生态绿洲,从雪域高原的光伏阵列到都市地下的轨道交通,国内工程事业部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以“技术创新为核、数智转型为翼、履约担当为基”,在重大工程建设的战场上砥砺奋进,用一座座标杆工程书写着新时代的建造答卷。

 

战略深耕:锚定“水·能·城”赛道,绘就布局新图景

 

事业部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构建“1+N”业务布局,在“水”“能”“城”三大核心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水利民生领域,四川亭子口灌区工程建设现场捷报频传,面对16.8公里施工线路横跨180公里的挑战,团队创新采用“仰拱短滑速拆,人工抹面成型”工艺,单台滑模台车7个月完成11个月工作量,创造单月264米衬砌纪录,何家梁、小梁咀等隧洞提前贯通,在业主考核中斩获第一 。

 

能源建设领域多点突破,在海拔3200米的四川扎拉山光伏电站,建设团队攻克恶劣气候与复杂地质难题,7次斩获月度考核第一,3次蝉联季度第一,2024年底完成40%光伏板安装量 ;华中区域布局持续深化,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采用TBM掘进技术替代传统钻爆法,穿越断层破碎带实现单月进尺140米以上,平江项目则实现土建与机电交叉作业高效推进,标志着事业部在抽蓄电站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

 

城市建设领域再树标杆,深圳地铁12号线二期工程团队直面提前一年开通的艰巨任务,以“BIM+装配式”技术打造国内首个全装配式车站,通风管道、综合支吊架等工厂化加工实现现场“零动火、零焊接”,多次迎来国内外同行观摩,最终圆满履约并获深圳地铁集团表扬信 。

 

技术革新:从“汗水建造”到“智慧智造”的跨越

 

数字化转型正重塑工程建设逻辑,事业部搭建起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的智能建造体系,推动建造模式根本性变革。自主研发的智能建造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底座,融合毫米波雷达、AI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数据一张网,全局看得见”,塔吊荷载、钢筋绑扎等细节实时可查,通过“总计划—月—周—日”四级管控机制精准核算进度 。

 

前沿技术在多元场景落地生根:海南颜春岭生态修复项目布设50余个甲烷传感器与20套渗滤液监测设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累计预警甲烷超标8次,渗滤液处理达标率从92%提升至100%,平台斩获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奖项 ;大湾区科创中心项目实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监测,通过智能规划塔吊路径降低能耗12%,BIM精准算量减少模板浪费40%,整体碳排放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23% 。

 

核心技术成果持续涌现,截至目前已斩获发明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10项,参编4部团体标准,智能建造平台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经院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彰显技术引领实力 。

 

管理升级:以“三心”标准筑牢履约根基

 

事业部以“匠心、初心、责任心”打造精品工程,构建起全链条管控体系。在质量管理上,深圳地铁项目建立25项工程管理制度与14项质量制度,执行三级检查与一票否决制,信息化平台实时更新数据确保管控实效 ;安全管理层面,通过智能建造平台实现风险主动预警,AI摄像头精准识别安全隐患,将“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控” 。

 

团队战斗力在硬仗中淬炼提升,从亭子口灌区的山河穿梭到扎拉山的高原坚守,从地铁建设的昼夜攻坚到抽蓄电站的地下掘进,项目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破解难题。一系列荣誉见证履约实力:扎拉山光伏、亭子口灌区等项目屡获业主表彰,智能建造成果斩获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发展优秀实践案例等多项大奖 。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国内工程事业部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水利民生、清洁能源、城市建设的广阔天地间,筑就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标杆工程,以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工程建设的新篇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