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下,我国对外经济部门表现亮眼,外贸展现强大韧性,经常项目顺差创历史同期新高,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呈现内资流出加快、外资流入放缓的态势,这一系列变化对我国迈向成熟对外净债权国具有重要意义。
经常项目顺差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合理
2025年9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相关数据。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增长186%至2941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同比增幅贡献88%,服务贸易、初次收入分别贡献9%、3%。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至3.2%,保持在±4%国际认可的合理范围以内,显示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合理水平。7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2025年对外部门评估报告》也支持此判断。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同比增长58%至4567亿美元,海关口径货物贸易顺差增长34%至5845亿美元,二者虽有缺口,但不能据此认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和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低估。此外,全球货物贸易表现超出预期,我国外贸展现韧性,上半年货物出口规模占全球份额为14.2%,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占比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时,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13%至1064亿美元,运输服务、旅行服务逆差均有减少。
资本项目逆差扩大,内资外流外资放缓
上半年,资本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同比增长212%至3348亿美元,主要因短期资本由上年同期顺差转为逆差,直接投资逆差同比减少。线上资本项目(不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同比增长182%至3183亿美元,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内资)净流出规模同比增加1794亿至3859亿美元,外来投资(外资)净流入规模相对稳定,同比减少261亿至677亿美元。这表明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下,内资流出加快、外资流入放缓。
迈向成熟对外净债权国,仍任重道远
上半年,内资外流增加驱动民间对外净头寸转正,预示着2025年或将成为我国迈向成熟对外净债权国的起点。然而,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民间对外投资收益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距离成为真正的成熟债权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仍需关注海外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以及国内政策和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等风险。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