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nAI与AMD、博通签署重磅协议,大量生产AI芯片,这一举动不仅对OpenAI意义重大,也给台积电带来诸多影响,引发行业关注。从合作细节到行业格局,从产能瓶颈到未来发展,这一系列事件正深刻改变着芯片产业的走向。
OpenAI的芯片合作协议
最近几周,OpenAI在芯片领域动作频频,与AMD和博通签署了重磅协议。OpenAI与AMD达成的协议,将使这家芯片巨头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出6千兆瓦 (GW) 的GPU。其中,AMD Instinct MI450芯片的首个1GW部署将于2026年底启动,后续还会有更多部署。AMD首席财务官Jean Hu认为,此次合作未来将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这也使得该交易融资方式颇为复杂。与此同时,博通与OpenAI达成协议,两家公司将合作构建其设计的10千兆瓦的AI加速器和以太网系统,这对于加速OpenAI计划中的数据中心各系统之间的连接至关重要,且这些系统的首批部署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并持续到2029年。
合作细节及OpenAI的收益分析
Lumai产品负责人Phil Burr,这位在芯片领域拥有30年经验,包括在ARM担任高级总监经历的行业人士,详细阐述了OpenAI与博通和AMD的合作细节。他驳斥了OpenAI声称将“设计”博通生产设备的说法,指出博通拥有广泛的IP模块和预先设计好的芯片部件,会根据客户规格组合它们。博通打造的AI加速器旨在更高效运行OpenAI已有的模型,即推理过程,虽能定制工作负载、降低功耗或提高性能,但这些好处仅对OpenAI有利。关于人工智能领域谈论千兆瓦级芯片的原因,Burr解释是双方起初不知实现目标所需芯片数量,可通过特定计算方式估算。在收益方面,Burr认为OpenAI相比从NVIDIA购买设备,自己生产芯片“利润率更低”,能节省成本,且可按自身需求生产定制芯片,显著提升速度和性能,同时还拥有了“多元化的供应”,不再依赖单一供应商。
芯片生产与台积电的地位
尽管OpenAI与多家公司合作,但芯片生产大概率绕不开台积电。Phil Burr表示,“如果不是台积电,我会非常惊讶,我相当肯定所有的人工智能芯片都使用台积电”。台积电,即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在过去十年超越主要竞争对手,成为科技行业最大的前沿芯片来源,是一家纯粹代工厂。投资公司DA Davidson的董事总经理兼技术研究主管吉尔·卢里亚称,台积电不仅是西方科技行业的瓶颈,更是“整个全球经济最大的单点故障”,虽其扩张令人印象深刻,过去三年将GPU产量提高十倍,但一旦无法生产,破坏巨大,不仅影响人工智能领域,还波及手机和全球汽车销售。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本杰明·李表示,台积电目前是先进3纳米制程技术的领导者,其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和三星,因接口不完善、无法吸引足够客户等原因,难以威胁其主导地位。台积电凭借芯片质量优异、客户使用工具制造芯片便捷以及高良率等优势,成为行业关键角色,仅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达128亿美元,接下来三个月净利润高达147.6亿美元。
台积电的产能瓶颈与行业影响
台积电虽占据重要地位,但产能紧张问题突出。其在财务报告中称超四分之三业务来自北美客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哲家表示公司产能“非常紧张”,且未来可能持续如此。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因美国禁令取消订单,禁令解除后却因台积电无空位,需等至少九个月。分析机构ARPU Intelligence指出,台积电不容有失,任何轻微中断都可能导致停产,如2024年4月3日花莲地震就影响了晶圆产量。尽管台积电在投入巨资提升产能,如位于总部附近的A14晶圆厂预计近期动工,2028年投产,将生产1.4纳米芯片;亚利桑那州工厂建设加速,规划不断扩展,但短期内仍难以解决行业对其依赖所带来的瓶颈问题,世界减少对台湾尖端制造业依赖还需多年甚至几十年。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