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谷歌前CEO施密特担忧多数国家因成本采用中国AI模型

   2025-11-13 20
核心提示: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Moonshots》播客节目中表达担忧,认为多数国家可能因成本因素,最终采用中国的AI模型。这一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Moonshots》播客节目中表达担忧,认为多数国家可能因成本因素,最终采用中国的AI模型。这一观点背后,涉及中美AI模型开源与闭源的差异,以及 “主权人工智能” 概念在业界引发的思考。


施密特观点:成本将致多数国家采用中国AI模型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当地时间11月12日周二发布的《Moonshots》播客节目中指出,美国最大的模型闭源需付费,而中国最大的模型开源可免费获取,这种局面导致他担忧绝大多数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钱的政府和国家,最终将因成本问题标准化采用中国AI模型,并非因其性能更优,而是因其免费可得。


开源与闭源模型特点及代表模型

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允许任何人出于任何目的自由获取、修改和再分发相关软件代码,支持者认为其有助于技术快速、民主化地发展。闭源模型则源代码受到严格保密,支持者主张其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今年,以DeepSeek和阿里巴巴通义千问(Qwen3)为代表的中国AI模型广受关注。


施密特履历与资产情况

施密特于2001年至2015年担任谷歌首席执行官,并领导公司于2004年成功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目前,他是风险投资公司Innovation Endeavours的创始合伙人,并经营一家名为Relativity Space的航空航天初创企业。据彭博社估算,其个人净资产接近50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3559.35亿元人民币)。


“主权人工智能” 概念受重视及业界呼吁

近期,“主权人工智能” 概念在科技界和政策圈日益受到重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及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 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图尔·芒什等业界领袖均强调,各国亟需构建自主可控的AI系统。芒什在今年3月接受播客采访时,将人工智能比作20世纪初的电力,并警示:“若一国未能建立自己的AI系统,就如同百年前未建发电厂,最终只能依赖邻国供电,这终将导致关键技术依赖,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今年2月,黄仁勋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亦呼吁各国政府积极推进主权AI建设,他指出:“倘若我领导一个发展中国家,首要任务必然是将本国语言与文化数据系统化,训练并构建属于自己的大语言模型。”与施密特立场一致,黄仁勋与芒什均为开源AI模型的坚定倡导者。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