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高多层PCB的支撑,已然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共识。作为机器人系统的“神经网络”,高多层PCB在主控单元、运动控制与驱动单元以及传感器融合与处理模块等核心部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一技术背景,当业内领先、具有行业变革意义的电子及机械产业一站式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嘉立创携电子及机械产业一站式解决方案亮相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时,瞬间吸引了众多关注。
据了解,本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于4月24日至26日在深圳举行,汇聚全球200余家顶尖机器人企业及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专业观众。嘉立创集中展示PCB(印制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SMT(表面组装技术)、3D打印及CNC(数字控制机床)加工等全链条服务能力,展现了其对机器人研发的一站式服务支持。
在嘉立创展台上,“从硬核设计,到高效生产”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两位专业观众一边端详关节电机控制模组,一边“对齐”着各自用4、6层板设计电机的实现思路。更有观众在现场展示嘉立创“上午设计、下午打样”的极致效率——有工程师直接打开手机,展示他早上出门看展前刚下单的PCB,随着自动审单、算法拼板,才半日过去,进度条已显示即将发货。
除了全链条服务能力吸引不少观众,本次展会嘉立创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有其举办第十期“设计制造0距离”技术沙龙活动。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集成所副所长吴新宇讲述了他带领团队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历程。
“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在运动意图识别和人机协同控制的研究,团队使用高多层PCB做了多次硬件模块的创新升级,高密度电路布线优化了信号完整性,为外骨骼的高负载、高自由、精巧的功能构筑提供了稳定支撑。”吴新宇表示,团队从2012年开始从事外骨骼的研发工作,制作了大量PCB,应用于主控板、电机位置反馈板、电池接口按键支撑板,均得到了嘉立创的一站式服务支持。
吴新宇说:“另一款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可为偏瘫病人提供髋关节辅助助力,里面有4块PCBA由嘉立创制造。创新的模块化硬件电路设计方案通过将算法植入主控板、电机控制板等模块,整体能够实现采集控制频率高达1kHz,保证了表面肌电、IMU、足底压力等多模信息采集的同步性和可靠性。”
在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当下,硬件创新服务正成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支撑要素。当医疗外骨骼帮助患者重新站立,场景背后不仅是算法的突破,更凝结着中国电子制造产业持续进化的硬实力。从高多层PCB的工艺突破到快速打样的服务创新,嘉立创以贯穿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的协同链条,为智能时代的硬件创新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