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灌溉机器人”上岗:节水50%护麦田 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年5月18日,邯郸市麦田里,无人驾驶的灌溉机器人正伸展机械臂,将水雾均匀喷洒向田间。这些设备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单日可覆盖2800亩农田,效率较传统灌溉提升5倍,人工成本节省95%以上。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AI算法生成定制灌溉方案,农民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亩均节水40%,小麦亩产提升至1200斤以上。
智能装备重塑传统灌溉
邯郸市丰南区的自行走式灌溉机器人已完成全流程作业测试。设备整合水肥药一体化装置,远程操控实现浇水、施肥、施药同步进行。肥乡区千亩示范田的物联网监测系统显示,精准灌溉方案使节肥率达到30%。邯郸昌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第四代设备新增病虫害预警功能,施药误差控制在5%以内。
成安县种粮大户张恕为的240亩麦田,过去春灌需20人作业20天,现仅需2人操控机器人7天完成,年节省人工成本超5万元。土地流转费从每亩200元增至380元,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魏县打造的“灌溉机器人研发+生产+服务”产业链,年产值达1.2亿元,200余名农民转型技术工人,人均年薪8万元。配套冷链物流中心和深加工产品开发,使农产品附加值提升50%。
政策驱动与产业升级
河北省对连片超1万亩的智慧农业园区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邯郸市按每平方米100元补贴新建智能灌溉设施,2025年累计投入资金超2亿元。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为节水项目提供利率下浮10%-15%的专项贷款。丰南区钢铁企业通过合同节水管理,年节水效益192万元,合作期内预计累计节水600万立方米。
邯郸市计划三年内投入20亿元,建设8个智能灌溉示范区,2027年节水设备覆盖率超80%,目标年节水量1亿立方米。灌溉科技体验馆和麦田艺术景观带项目已启动,联动磁州窑文化产业园,预计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亿元。
灌溉机器人的普及是否意味着传统农业劳动力的彻底淘汰?规模化经营能否持续保障小农户利益?节水技术的推广是否真能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危机?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