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2025年成果丰硕,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人员奖项与任职方面也有喜讯,同时各类学术活动与通知公告也在有序推进。
科研成果显著
在科研进展上,多项成果令人瞩目。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在线发表;关键古蛋白和古DNA证据阐明近完整头骨哈尔滨古人类是丹尼索瓦人;古基因组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与南亚语系族群的遗传起源;吉林张氏猬(Zhangolestes jilinensis)新材料揭示真兽类早期情况;多学科证据揭示三叠纪卡尼期湿润幕的气候 - 碳循环变化;对晚始新世壮鼠科古蒙语鼠相似种进行综合研究;青藏高原发现早中新世关键反刍动物化石,揭示欧亚北美反刍类交流;重庆云阳似卞氏兽内颅感觉神经系统研究也有新进展。
人员奖项与任职成就
在人员方面,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荣获2024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朱敏研究员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彰显了该所科研人员在学术领域的卓越影响力。
学术活动与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方面,有众多相关安排。如2025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生(含直博生)相关通知;走进北京————古脊椎所第十三届大学生夏令营发布第二轮通知;还有关于举办迎“七一”主题活动的通知;以及多个博士后出站报告安排,如7月9日Logan King和杨涛的博士后出站报告,6月3日咖啡沙龙第二百六十三期相关活动等。此外,该所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涵盖哺乳动物演化、翼龙解剖、东亚狗遗传历史等多个领域。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