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英伟达即将揭晓机器人“新大脑”,这一事件备受科技圈瞩目。从预热动作到技术层面的铺垫,种种迹象表明此次更新意义非凡。“新大脑”或为开源视觉推理模型Cosmos Reason的升级版,有望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和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英伟达全链条产品布局,与富士康合作投产工业场景机器人,这一举措可能成为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对中国相关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大脑”引发的科技圈期待
就在8月25日,科技圈将迎来英伟达揭晓机器人 “新大脑” 这一重磅事件。从预热动作来看,英伟达官方发布的视频中,黄仁勋写下 “致机器人:好好享受你的新大脑吧!” 随后人形机器人拿起贺卡 “阅读” ,礼盒里还有多款机械臂,暗示“新大脑”能适配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此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后迅速引发轰动,将科技迷和行业从业者的好奇心拉满。
技术层面的升级与突破
在技术层面,英伟达于8月12日发布了开源视觉推理模型Cosmos Reason,参数量70亿,能让机器人 “像人类一样推理” ,例如看到面包和烤面包机,就能推断出要烘烤面包并执行。即将发布的 “新大脑” ,极有可能是该模型的升级版,其自主决策和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英伟达的全链条产品布局
英伟达在产品布局上,从 “大脑” 到 “身体” 形成了全链条覆盖。大脑层有Isaac仿真平台和Omniverse数字孪生技术,提供决策和训练支持;身体层通过边缘计算硬件实时处理数据;数据层利用仿真合成数据,解决现实场景训练的瓶颈。此外,英伟达和富士康合作,11月科技日要展示双足行走和轮式AMR两种形态的机器人,2026年Q1就准备在富士康休斯顿工厂投产,主要面向工业场景。
对机器人行业的潜在影响
一直以来,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缓慢,主要卡在技术和成本上。而英伟达提出物理AI概念,将机器人商业化周期预测缩短至5年,还盯上了万亿美元的大市场。随着 “新大脑” 的发布,物理AI和仿真技术融合,会让机器人从单纯的程序控制,进化到自主决策。未来,工业场景里的工厂巡检、物流搬运等工作,可能到处都会是机器人的身影,这无疑将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变革。
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对中国相关企业来说,英伟达此次发布“新大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华为、小米、比亚迪等企业已经在 “具身智能” 领域加码,还有不少企业和英伟达展开合作。像中科创达基于Jetson平台开发巡检机器人方案;协创数据承接英伟达唯一机器人训推一体化平台;工业富联代工英伟达AI服务器,还联合开发机器人关节模组;博杰股份作为英伟达GPU检测设备核心供应商,占全球订单50% 。这些企业若能抓住机会,在技术和量产上发力,说不定能在机器人产业链里占据重要位置。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