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农业发展变革:稳定性与竞争力并重,迈向新征程

   2025-07-16 00
核心提示:农业发展变革:稳定性与竞争力并重,迈向新征程在时代的浪潮下,农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稳定性与竞争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农业发展变革:稳定性与竞争力并重,迈向新征程

 

在时代的浪潮下,农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稳定性与竞争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田间地头到产业体系,从生产方式到市场格局,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粮食安全与民生福祉,更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有着深远影响。

 

筑牢根基:粮食稳定保民生

 

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始终是农业发展的核心。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定在高位,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这背后是一系列稳粮举措的有力支撑。一方面,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让农田更“高产稳产”。另一方面,“藏粮于技”战略成效显著,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像优质抗病玉米品种“中玉303”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抗倒大豆新品种“中黄301”创亩产超360公斤高产纪录,中国粮正越来越多地用上中国种。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科技手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北黄梅县利用LED灯绑上无人巡航机,在暴雨来袭前为夜间抢收照明;江苏盱眙县使用无人驾驶收割机,依靠北斗系统规划最优路线,实现“割拉碾晒藏”一体化,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稳定的粮食供应,不仅保障了国内粮食安全,也为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提竞争

 

科技已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种业领域,圆满完成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目标任务,构建起较完善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25% ,不断打破国外种业的垄断局面。智能农机的广泛应用更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六行采棉打包机等实现国产化替代,自主研制的密植精量播种机、丘陵山区适用播种机具等逐步推广。农业无人机在植保作业上优势尽显,其作业效率是人工喷雾的300倍以上,防治效果较人工与机械作业可提高15% - 35%,还能搭载AI图像分析技术,远程智能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各类农情数据,为精准农业提供决策依据。此外,AI技术在育种、种植生产等环节的应用,如中科院研发的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哈工大的“天工开悟”农业生长大模型等,推动农业向智能化、标准化生产转型,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融合:多元发展促稳定

 

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增强农业稳定性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1:1,通过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损耗,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成效显著,2024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的104.9%、99.1% ,以乡村特色资源为依托,吸引城市游客,带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全国已培育发展众多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农业产业强镇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如海南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引进石斛种植,变“绿色资源”为“美丽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产业融合不仅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也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业发展更具稳定性。

 

在全球农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国农业通过保障粮食稳定生产、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稳定性与竞争力协同发展的变革之路。未来,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