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消费级机器人落地面临诸多挑战

   2025-08-13 1630
核心提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临近尾声,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崭露头角,吸引众人目光。然而,热闹背后,这类产品的落地并非坦途,在量产、成本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临近尾声,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崭露头角,吸引众人目光。然而,热闹背后,这类产品的落地并非坦途,在量产、成本、功能场景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其在环境感知、续航、设计等方面也亟待突破。


消费级机器人亮相WRC

8月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最后一天,维他动力的展台人潮涌动。与传统演示不同,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在WRC场馆中崭露头角。维他动力发布智能伴随四足机器人“大头”,无需遥控器,可通过呼唤和触摸互动。乐享科技推出酷似《机器人总动员》里瓦力的陪伴机器人W - bot,魔法原子、优必选等企业也纷纷推出消费级机器人产品。


消费级机器人落地难题

尽管消费级机器人在展会上备受瞩目,但其落地仍面临不少难题。一方面,量产节奏尚未理顺,整机成本尚未压低,部分产品还存在“功能设想多、使用场景弱”的问题。从“能做”到“有人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展馆外售卖的玩具版“机器狗”,虽简单但价格亲民,而消费级机器人走出展馆后,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环境感知与续航挑战

离开遥控器,消费级机器人需依靠自身进行环境感知和决策。如“大头”要凭借摄像头识别、激光雷达探测等自主判断行动。其头部可旋转,仅需两颗高质量摄像头与一颗激光雷达,就能完成复杂环境感知。此外,面向C端消费者的产品,续航能力至关重要。消费级机器人可能出现在非结构化空间,用户期望其能长时间陪伴。“大头”采用高度集成计算平台,精简布线与功能模块,以增加电池部署空间,提升续航。同时,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产品不应盲目堆算力,而要在结构、功能、体积之间做好平衡和取舍。


产品设计与场景考量

面向C端消费者的产品,不仅要有亲和力的外表,更需贴合真实使用场景。乐享科技的W - bot虽外形模仿瓦力,但在交互过程中,上肢摆动和移动存在钝感,难以建立真正的人机情感联结,其履带底盘结构的稳定性和场景适应性也有待考证。C端产品忌讳设计“想象中的产品”,真正的消费级产品设计需从实际场景推演用户动作与反馈路径。为让“大头”具备更自然的人机互动能力,团队设计了Agent架构,还在其背部预留可拓展物理接口,便于用户进行“场景再定义”。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