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双向拓局:以国内深耕与国际突破,筑牢发展根基、续写传奇篇章
2025年工程基建行业正以“国内强基、国际拓界”的双轮驱动模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参与全球基建中持续发力,既为国内高质量发展筑牢硬件支撑,也向世界传递中国基建的实力与温度。
一、国内市场:锚定战略与民生,打造高质量基建标杆
聚焦国家战略与民生痛点,推动基建从“补短板”向“提品质”升级,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 战略工程攻坚:深度参与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东数西算”枢纽等超级项目,以技术创新突破工程难题。例如,川藏铁路隧道施工中,国产“雪域先锋号”TBM结合AI地质预警系统,将复杂地层施工效率提升35%,预计2030年全线贯通后,将推动西南地区经济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东数西算”甘肃枢纽数据中心采用绿色节能技术,PUE值(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1以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80万吨。
- 民生基建提质:加快城市更新与乡村基建落地,2025年全国计划完成2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植入智能充电桩、社区养老服务站等配套设施,惠及超600万户家庭;农村道路“白改黑”工程向县域延伸,预计年底实现全国农村通双车道比例达85%,助力农产品运输效率提升20%,推动乡村振兴。
- 新基建融合:推动5G、物联网与传统基建结合,长三角“智慧高速”试点实现车路协同、动态收费与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功能,通行效率提升40%;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提速,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每年可输送清洁电力3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000万吨。
二、国际市场:深耕“一带一路”,输出中国基建方案
以技术优势与本地化服务为核心,推动中国基建从“项目出海”向“标准出海”跨越,为全球基建贡献力量。
- 重点项目落地: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承接标志性工程,中国交建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延伸段(雅加达-泗水)开工建设,采用中国高铁全套技术标准,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最长高铁线路,缩短两地通行时间至3小时;中国电建在埃及承建的新行政首都轻轨项目,融入光伏供电与智能调度系统,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5万吨,助力当地低碳转型。
- 技术标准输出:在海外项目中推广中国自主标准,中国铁建在尼日利亚建设的拉各斯轻轨,采用中国铁路技术规范,带动当地建立首个铁路运维培训中心,培养本土技术人才超1000人;中国港湾在肯尼亚蒙巴萨港升级项目中,输出智能港口管理系统,使港口集装箱吞吐效率提升30%,成为东非地区物流枢纽。
- 本地化共赢:通过合资经营、属地化用工实现长期发展,中国建筑在沙特阿拉伯组建中沙合资建筑公司,本地化员工占比达75%,既降低经营成本,又为当地创造超5000个就业岗位;在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中,联合当地企业建立建材生产基地,实现80%建材本地化采购,推动当地产业链发展。
工程基建行业的国内深耕与国际拓展,既是拉动投资、稳定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服务民生、联通全球的“纽带”。未来,行业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责任担当为底色,在国内打造更多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在国际舞台上书写更多“中国建造”传奇,为经济发展与全球基建进步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