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宣称能让微信“迅速去重瘦身”的Python代码在网络流传,引发众多用户关注。对此,微信员工@客村小蒋明确表示,非常不建议使用该代码,因其不仅对解决微信存储占用问题毫无作用,还可能导致消息打不开、误删文件等不良后果。
网传微信去重瘦身代码引发关注
IT之家9月18日消息,有博主于昨日分享了一段“微信(迅速去重瘦身)的Python代码”,称其能解决微信“易胖体质”。据悉,该代码宣称可以针对微信“每一次转发都会重新保存一份”的情况,删除重复的文件,相关话题#微信存储一下就少了10G#还登上热搜,不少用户尝试使用该方法,试图解决微信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微信员工回应:不建议使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微信员工@客村小蒋今日转发了该消息,并表示“非常不建议这么做,没用,而且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他指出,这里存在挺大的误解:一方面,微信并没有对多次转发的同一个文件重复存储,电脑里看到的同文件名加(1)、(2),实际是硬链接,仅有一份真实存储;另一方面,网传代码通过名字重复来判断并直接删除文件的方式非常粗暴,删除之后,可能导致原来消息打不开,还存在误删可能性。
微信存储机制详解
@客村小蒋随后进行了详细说明,很多博主认为微信的文件转发策略是同一份文件转发给多个好友便会重复存储,证据是在电脑微信文件夹里看到很多名字一样,仅多了(1)、(2)……后缀的文件,点开看内容也一样。但实际情况是,微信对同一份文件的存储采用硬链接技术,即同样的文件只存储一次,其他聊天通过链接引用这份真实文件,电脑微信里带(1)、(2)……后缀的文件只是为避免重名冲突,并无实际存储。
代码可能造成的后果
@客村小蒋称,网传“迅速去重瘦身的Python代码”简单粗暴,它直接寻找文件名里包含(1)、(2)后缀的文件并删除。这不仅无法带来实际收益,因为微信本身就没有重复存储文件;而且如果有些文件名本身就带有这样的后缀,就会直接被删,可能导致原来消息打不开,造成误删重要数据的严重后果。
关于技术理解的讨论
有用户表示“要让电脑小白理解硬链接很难,毕竟很多人对卸载程序的理解还在将快捷方式拖进垃圾桶的水平”。微信员工@客村小蒋回评称,“嗯,其实本来这些技术类的信息,普通用户也完全不需要了解。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一知半解的说法,让普通用户误解,只能努力尝试解释下”。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