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演员徐娇回应1850元马面裙面料争议:“罗”为织法,想重现传统工艺

   2025-10-14 10
核心提示:近日,演员徐娇重启汉服店后,一款标价1850元的马面裙因面料宣传问题引发网友质疑,徐娇回应称所用“罗”为织法,原材料特别定制

近日,演员徐娇重启汉服店后,一款标价1850元的马面裙因面料宣传问题引发网友质疑,徐娇回应称所用“罗”为织法,原材料特别定制,旨在重现中国传统织造工艺,该款面料还具备独特优势。


马面裙标价引质疑

徐娇重启汉服店,其中一款宣称“一人一版”的马面裙标价1850元。该马面裙在宣传中强调“绫罗绸缎”“花罗”等传统材质,但商品详情页标注面料为100%聚酯纤维,因此引发网友质疑,认为其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批评其“割韭菜”。


徐娇回应争议

面对争议,徐娇回应称:“我用的“罗”,原材料是特别定制的,国外有很多大品牌也都在做“罗”的现代化工艺尝试,几乎没有人知道这种工艺的源头在中国,所以这次我们想把这项中国传统的织造工艺重新带回到现代生活。”另有补充信息表明,徐娇所描述的“罗”是织法而非材料,所用面料为特别定制的“三经绞罗”工艺化纤织物,既保留绞罗的肌理与通透感,又解决真丝难打理的问题,支持机洗。


“罗”的相关知识

“罗”“绫罗绸缎”是人们提及华美丝绸制品时常用的词汇。各类丝绸都是以蚕丝为原料,通过纺织工具,以变换的交织规律,最终呈现不同的组织结构。罗,属于有孔的织物,在当前汉服的用料中非常广泛。其绞经组织为经线起绞、纬线平行,经线相互之间扭绞较多,无法形成明显方孔,即“椒孔曰罗”,根据扭绞经线数量不同,可分为三经绞罗、四经绞罗等。罗最初指捕鸟的网,后其结构被借用到丝绸生产中,人们把织物中相邻经线相互扭绞后与纬线交织,扭绞处经线重叠,不扭绞处形成较大且不规则的孔,因当时手作织物粗疏似捕鸟网,所以将这种表面或局部有孔眼的织物称为“罗”。1984年,郑州考古所在河南省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一块浅绛色的罗织物,距今已有5600多年历史。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