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行业风云变幻,新兴领域带来突破曙光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润滑油行业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迅猛崛起,为国内润滑油企业叩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带来实现重大突破的绝佳契机。
从全球市场视角来看,润滑油行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3年全球润滑油市场规模约达160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以约3.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上扬。这一增长动力主要源于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在市场结构方面,车用油与工业油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车用油占比45%,不过受电动车普及的冲击,增速逐渐趋缓;工业油占比55% ,随着采矿、能源、基建等行业的扩张,需求愈发强劲 。
我国润滑油行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消费国与生产国之位。2023年,国内润滑油市场规模攀升至1215.05亿元,产量约709.47万吨,需求量约718.44万吨。进口量为30.95万吨,出口量达21.98万吨,出口额从2018年的1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51亿元 ,彰显出我国润滑油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增强的竞争力。
当前,国内润滑油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凭借产能规模与技术优势,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民营企业则以其灵活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企业地域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3月,山东省以3400余家相关企业位居榜首,广东省约3200家紧随其后 。
在产品供需层面,尽管2022 - 2023年润滑油产销量存在细微波动,但长期增长趋势显著。预计到2027年,产量将达8812.8千吨,消费量达9007.4千吨,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425.68亿元 。细分产品中,工业用油市场份额略高于交通用油,工业油占58%,交通用油占42% 。工业用油里液压油占比最大,达42%;交通用油以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为主,柴油机油占42%,汽油机油占31% 。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崛起,正深刻改变着润滑油行业的发展轨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市场格局被重塑。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占汽车总销量的56%-60%,这将带动电动车专用润滑油需求增长超20% 。国内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积极投身于新能源汽车润滑油的研发与生产。例如,长城润滑油推出适配多品牌的电动汽车恒温液,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特殊润滑需求;龙蟠科技聚焦混动发动机油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成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
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4.0的推进促使润滑油市场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加速转变。智能化生产设备对润滑油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需要润滑油具备更精准的润滑控制、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强的适应性。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研发智能润滑系统和高性能润滑油产品。部分企业研发出的智能润滑油,能够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调整润滑参数,有效提升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
从技术创新角度而言,合成油与生物基润滑剂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合成油凭借耐高温、长寿命的特性,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8%跃升至2025年的35% ;生物基润滑油利用可再生原料,有效降低碳排放,在食品机械、海洋装备等场景渗透率突破10%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领域,这些新型润滑油产品大显身手。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等关键部件中,合成油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高转速等严苛工况,保障部件的稳定运行;在智能制造的高精度设备中,生物基润滑剂的环保特性和良好润滑性能,满足了对环境和设备精度的双重要求 。
在政策层面,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润滑油行业指明了环保、节能的发展方向。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促使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以符合政策要求。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积极研发低碳、环保的润滑油产品,既顺应了政策导向,又满足了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
尽管国内企业在高端润滑油市场实现突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品牌影响力较弱等,但也拥有众多有利条件。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对新兴产业的大力扶持,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持续发展,国内企业有望在高端润滑油市场实现重大突破。企业需紧紧抓住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通过与新兴领域的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润滑油行业迈向新的高度,在全球高端润滑油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