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世界首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通过直播为其庆生。步入老年的“淘淘”虽现老龄化特征,但仍具备繁殖能力,且已育有三子,为长江江豚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推动着该物种的保护工作。
“淘淘”的生日庆典与现状
7月5日,世界第一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通过一场直播为“淘淘”庆生,直播画面中“淘淘”与妻儿在水池中畅游,尽享“天伦之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主任郝玉江介绍,长江江豚寿命一般在20岁至25岁,目前,“淘淘”已步入老年,进食速度、食量有所下降,部分血液生理指标也呈现老龄化特征,但仍具备繁殖能力,明年有望喜添“四胎”。
“淘淘”的家庭:已育三子,“汉宝”进入性成熟阶段
如今,“淘淘”已育有三个孩子,分别是5岁多的大儿子“汉宝”,3岁多的女儿“小久久”,一岁多的小儿子“F9C24”。郝玉江透露,“汉宝”已进入性成熟阶段,团队正针对“汉宝”开展采精训练,争取早日让“淘淘”抱上孙子。
“淘淘”对长江江豚研究的重要意义
“淘淘”出生于武汉白鱀豚馆,是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育保护策略的亲历者。郝玉江称,“通过“淘淘”,我们了解到长江江豚从出生、性成熟、成功繁育直至衰老的全过程,为长江江豚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也表示,“淘淘”的生命传奇,是长江濒危物种保护成功的生动缩影,其20年成长史为科研积累了宝贵经验,助力科学家深入掌握江豚生物学特性,极大推动了自然种群保护。
长江江豚保护策略与技术体系
长江江豚是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探索建立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实现长江江豚从种群持续下降、濒临灭绝到止跌回升的转变。“淘淘”及其后代是人工饲养繁育保护策略的亲历者。经过摸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构建起人工环境下成熟的饲养繁殖技术体系。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