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今年我国绿色金融领域首个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央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动作频频,各地也积极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助力企业低碳转型,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40万亿。
央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多项举措助力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今年,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第一个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还牵头修订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境内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煤电、钢铁、建材、农业四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已在20多个省市适用,同时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开展中小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试点。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称,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有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40.6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2.13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4.33万亿元。
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衔接,研究制定多项标准
据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航运、化工等7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制定实施转型计划。截至5月末,试点地区已落地转型贷款累计约550亿元,多个金融机构推出转型贷款、转型债券等金融工具,为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马骏表示,“转型金融是未来整个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因为它的需求非常大,有可能比纯绿金融整体的规模更大。未来几年,转型金融的年均增长速度可能会达到100%。”
河北绿色金融产品助力企业解决转型资金压力
在河北衡水,一家铁塔制造企业为雄安新区重点基建项目生产产品,今年主动进行节能改造,每吨产品碳排放量降低20%。但节能改造面临资金压力,当地电力、金融等部门联合推出绿色金融产品解决难题。当地对企业进行绿色评估,符合“绿色认证”的企业可享低利息绿色贷款,单笔最高1000万元。国网衡水供电公司物资部副主任吴立董称,“我们依托电e金服平台,通过推动相关政策落地,丰富完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符合绿色认证条件的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减免相关担保费用等一系列优惠融资服务。”截至今年3月末,河北绿色贷款余额已超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
湖州“碳账户”平台助力企业减少碳排放
浙江湖州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今年上线“碳账户”平台,为企业绿色转型画像。在湖州,一家铝业企业因碳账户等级提升,贷款利率比市场平均水平低。农业银行浙江湖州织里支行行长邱丹梅表示,“因为你们企业的碳账户从棕色提升到了蓝色,所以贷款利率有享受30个BP(基点)的优惠。”企业因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符合转型金融贷款发放标准,享受利率优惠。湖州绿金发展中心负责人徐胤能介绍,“企业碳账户划分为三个等级,绿色、蓝色和棕色。企业通过运用碳账户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碳排情况和所属行业排名情况,相应制定一些减碳,上技改措施等来降低自己的能耗。”该平台归集核心能耗信息,为当地2万多家市场主体建立数字档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副局长陈丽称,“目前,湖州全市的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已达35.03%,累计已经建成了碳中和银行星级网点21家。”目前,湖州已累计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贷款支持超过565亿元,据测算可减少碳排放107万吨。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潘春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升级转型金融制度标准,动态编制转型金融支持企业、项目、技术三张清单,打造碳账户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