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远程窃听技术,利用高灵敏度毫米波雷达与人工智能算法,可在3米内监听手机通话,语音识别准确率约60%,虽目前仅限于学术研究,但已具备识别敏感信息能力,旨在警示公众并呼吁通话时提高警惕。
新型远程窃听技术的原理
该项技术利用高灵敏度毫米波雷达,探测手机在播放声音时听筒及机身表面产生的极微小振动。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振动信号进行分析与解码,最终还原出原始语音内容。具体而言,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远程探测手机振动,在距离手机约3米处,收集由耳机播放语音时引发的设备表面微小振动,随后将捕获的振动信号输入到开源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中。针对雷达信号质量较低、噪音较大的特点,研究者通过“低秩适应”方法,仅微调模型1%的参数,让其能高效识别雷达采集的数据。
新型远程窃听技术的实验成果
实验表明,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该装置可在约3米距离内对手机通话进行监听。人工智能对语音内容的识别准确率达到约60%,词汇量范围达一万,已具备识别敏感信息的基本能力。相比团队2022年仅能识别少量预设词汇的成果,本次技术明显提升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还表明,即便识别结果存在错误,通过补充语境等人工校正,依然能推断出通话关键词和部分内容。
新型远程窃听技术的现状与目的
目前,该项技术仅限于学术研究,尚未商品化。研究者强调,其目的并非用于实际窃听,而是警示公众未来远程窃听手机通话的技术可能性,呼吁用户在进行敏感通话时提高警惕。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