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意大利研究发现威尼斯之狮雕像部分铜矿石来自中国,原型或为唐代镇墓兽

   2025-09-05 270
核心提示: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科学家一项即将发表于《古物》杂志的研究有惊人发现,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象征城市的“威尼斯之狮”雕像,部分铜矿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科学家一项即将发表于《古物》杂志的研究有惊人发现,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象征城市的“威尼斯之狮”雕像,部分铜矿石竟来自中国,其原型或为唐代镇墓兽,由马可·波罗父子带回威尼斯后改造,这一结论打破了过往对该雕像起源的认知。


“威尼斯之狮”身世之谜现曙光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重达约3000公斤的“威尼斯之狮”雕像位于两根高柱中一根柱子的柱顶,一直是威尼斯城市的象征。然而,其铸造时间和地点长期扑朔迷离。最早文字记载于1293年,当时雕像在长期荒废后得到修复。过去200年,学术界对其最古老部分的起源看法不一,20世纪80年代艺术史研究还认为它最初在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初的希腊铸造。


新研究指向中国唐代镇墓兽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科学家即将在《古物》杂志发表的研究带来新观点。科学家发现,“威尼斯之狮”在外观风格上与唐朝守护陵墓的石像相似,尤其与唐代镇墓兽接近。唐代镇墓兽大多有狮子般口鼻部、火焰般鬃毛、角、肩部凸起翅膀、尖尖上扬耳朵,有时还带部分拟人化面部特征,这些都与“威尼斯之狮”形象契合。


铜矿石溯源中国长江下游

在发现风格关联后,科学家通过铅同位素追溯雕像所用金属原料原始矿床,最终发现铸造该雕像的铜矿石产自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基于此实证,科学家推测,元朝时马可·波罗父子在元大都(今北京)发现唐代建造的镇墓兽雕像,随后带回威尼斯,后被改造为威尼斯共和国象征的圣马可飞狮。原本可能有角、更接近唐代镇墓兽的雕像,在威尼斯被移除角、缩短耳朵,成为如今的圣马可飞狮形象。


圣马可飞狮的文化意义

圣马可飞狮的图案是意大利文化经典代表,出现在威尼斯市市徽、意大利海军军旗上,也是威尼斯电影金狮奖的标志,承载着深厚的意大利文化与政治意义。此次关于其起源的新研究,更为这一经典形象增添了跨文化交流的神秘色彩。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