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演“空中秀”:多款载人飞行器亮相,科幻通勤近在眼前
当一个人背着“背包”原地腾空,另一个人踩着“滑板”掠过低空,杭州的天空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最佳秀场。近期,多款国产载人飞行器密集亮相,从国际展会到产业园区,“钢铁侠”式的飞行场景正在这座城市从科幻照进现实。
在IROS 2025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现场,浙江大学研发的喷气式飞行背包引爆关注。31公斤的碳纤维机身搭载五台涡喷发动机,驾驶者双脚一蹬即可升至两米高空,以最高100公里的时速平稳飞行,续航可达三至五分钟 。“国内只有我们能随时随地把背包拿出来飞。”研发核心焦博静的话语里满是底气,这支深耕三四年的团队已实现技术突破,设备正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未来更计划适配人形机器人,投身危险环境作业 。
而在杭州未来生活嘉年华上,酷飞科技的“空中滑板车”给出了通勤新答案。十字形碳纤维机身搭配四组电动旋翼,驾驶者通过身体重心调整方向,10米高空、36公里时速的飞行状态下,从市民中心到武林广场仅需10分钟,较地面通勤提速75%。这款全国首创的立姿飞行器暗藏黑科技:AI重力感应系统实现无感操控,360度感知系统可自动避障,搭配家庭充电桩即可补给,预计一两年内量产价将降至10万元以内。
更早之前,瓶窑镇鼎创科技园的“空中卡丁车”首飞成功,110公斤的折叠机身能以70公里时速飞行30分钟,2分钟快速换电技术让大众飞行更具可行性 。从高校实验室到企业车间,这些飞行器不仅覆盖通勤、文旅、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更折射出杭州低空经济的蓬勃生态——南湖未来科学园、“中国飞谷”等平台加速落地,106家科创企业集聚,百余条无人机航线已先行铺开。
“飞在空中的俯瞰视角很奇妙,而中国的飞行技术一定会世界领先。”焦博静的话道出了行业心声。当背包、滑板、卡丁车陆续“飞天”,杭州正以低空为媒,书写着未来出行的全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