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药品左氧氟沙星突然登上热搜,源于网友发文称其说明书提示可增加肌腱炎和肌腱断裂风险,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历年有不少关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专家指出,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使用需规范。
热搜缘由:左氧氟沙星或致肌腱问题引发热议
7月9日,药品左氧氟沙星登上热搜。有网友发文称,左氧氟沙星说明书提示可导致肌腱炎和肌腱断裂风险增加,在特定人群中该风险更是大大增加。随后不少网友跟评,称确实听过类似说法,使用该药物时要避免运动。
临床常用与不良反应现状
在临床治疗中,左氧氟沙星是常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其广谱抗菌活性、良好组织渗透性和相对低耐药率,在应对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记者查询历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现,确有一些关于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主任药师刘丽华于2021年10月在《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发表的文章“2015——2020年长沙市2478例左氧氟沙星致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提到,左氧氟沙星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60岁以上患者占比较高,不良反应累及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因广泛用于临床,该药不良反应上报数量逐渐增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导致病情延长,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刘丽华还介绍,曾有老年患者在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幻视,停药后恢复正常,此外还可能出现跟腱断裂、主动脉夹层甚至过敏性休克等罕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与临床规范
刘丽华认为,左氧氟沙星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除与药品自身特性相关外,还与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使用不合理和输注速度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临床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使用左氧氟沙星,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注意特殊人群,如有癫痫病史、中枢神经系统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对于老年患者需根据肝肾功能变化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女性和老年患者用药时应延长用药监护时间,仔细观察用药反应及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网友经历与更多副作用揭示
近日,有网友发现有人在做跳舞热身动作时跟腱断了,追问后得知用了左氧氟沙星。人民日报记者查询发现,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一直居高不下。多位临床药师表示,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其适用人群和适应证范围广泛,用量大、不良反应明显,报告数量更多,临床使用需注意合理分层、精准使用。服用左氧氟沙星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便秘和失眠等副作用,若出现失眠等症状,可避免睡前服用。还可引起严重副作用,如过敏、肌腱炎或者肌腱断裂(肌腱疼痛、肿胀、炎症或断裂)、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疼痛、烧灼感、麻刺感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焦躁、激动、噩梦、抑郁等)及重症肌无力加重等。若怀疑出现以上副作用,应及时停药就诊。另外,使用左氧氟沙星后暴露于阳光(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中度至严重的光敏性/光毒性反应,应避免过度暴露于光源下,发生光敏感性/光毒性反应时应停药。用药期间应补充足够水分,以阻止尿中药物浓度过高,防止引起结晶尿、管型尿。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