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竞速赛现场突发意外,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机器人失控撞翻追觅科技工程师,该事件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引发公众对人形机器人安全的高度关注和行业内的广泛讨论。
赛场惊魂:机器人失控撞人瞬间
2025年8月12日下午3点17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竞速赛现场,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机器人以7.2km/h的速度冲向终点时,突然偏离赛道向左急转15度,径直撞向追觅科技的操作台,工程师王磊被撞翻在地,手中控制终端飞出两米远。机器人在撞击后继续滑行2.3米,直至安全员手动切断电源。这一突发状况被现场12台摄像机记录,15秒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快速传播,#机器人暴走#、#人形机器人安全危机#等话题3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2亿。
原因探寻:技术故障与规则漏洞
从技术层面看,宇树科技公布的事故日志显示,机器人撞击前1.2秒,激光雷达系统检测到定位锚点异常跳变,而主控芯片仍判定赛道无障碍物,同时备用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相反的障碍物信号。东京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模拟实验表明,当GPS信号强度超过107dB时,部分参赛机器人路径规划模块会短暂混乱,而深圳会展中心当天因5G基站密集,电磁环境复杂,此细节赛前被标注为“低风险”。此外,赛事规则允许各厂商使用自定义急停系统,宇树H1的急停机制依赖软件指令,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田村健二指出,当机器人自主决策层级超过L3时,软件急停延迟可能致命。
各方反应:厂商互怼与规则修订
宇树科技在事发5小时后发布声明,承认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出现冲突,但强调“无证据表明是硬件故障”,追觅科技则公开质疑:“如果机器人在竞速模式下无法保证基础避障,是否该被允许参赛?” 赛事组委会也迅速做出反应,世界机器人联盟宣布将重新评估动态环境下的安全标准,包括强制统一硬件急停装置、增设无线信号干扰测试、操作员防护装备升级等。
行业震荡:信任危机与安全反思
此次事故引发了消费者信任危机,部分电商平台上家用机器人销量下滑15%,网友质疑 “如果赛场上的高端机器人都会失控,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会不会哪天“造反”?” 行业内也开始反思 “先跑再修” 的科技竞赛模式是否合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专家马库斯·赫尔德指出:“当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超过人类反应时间,安全冗余必须翻倍。” 此外,对于传感器数量与可靠性的关系,以及人机协作安全红线的划定等问题,都成为讨论焦点。此次事件或推动行业建立类似汽车行业的NCAP碰撞测试体系,甚至引入“机器人黑匣子”强制记录运行数据。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