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在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努力下,农业智能化发展成果斐然

   2025-09-09 120
核心提示:在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努力下,农业智能化发展成果斐然,正全方位改写着农业发展的轨迹,让传统农业焕发出全新活力。高校与科研机构

在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努力下,农业智能化发展成果斐然,正全方位改写着农业发展的轨迹,让传统农业焕发出全新活力。

 

高校与科研机构作为农业智能化技术创新的源头,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中国农业大学在作物生长模型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对作物生理生态过程的深入剖析,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出更为精准的作物生长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作物品种特性,精确预测作物的生长周期、产量以及养分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与防控技术,利用传感器网络、卫星遥感等手段,实时监测农田土壤、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一旦发现污染超标,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并提供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极飞科技专注于农业无人机研发与生产,其推出的植保无人机搭载先进的飞控系统和智能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农作物的病虫害类型,并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精准施药。该无人机的喷幅可调节,作业效率高达每小时150亩,相比传统人工植保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同时,极飞科技还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无人机操作培训、维修保养以及技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让农户能够轻松上手使用智能农机,加速了农业智能化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 。

 

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户和农场则是农业智能化技术的直接使用者与受益者。在江苏的某大型农场,智能化的精准灌溉系统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信息,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以及灌溉水量和时间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精准灌溉系统使农场的灌溉用水减少了30%,农作物产量却提高了12% 。农场主表示,以前灌溉全凭经验,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因灌溉不当影响作物生长,如今有了智能化设备,农事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

 

产学研用各方还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共建示范基地等方式,促进农业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广。在山东,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建的智慧农业产业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适合当地种植模式的智能化蔬菜种植系统 。该系统涵盖智能温室环境调控、自动化育苗移栽、精准施肥灌溉等多项技术,在示范基地应用后,蔬菜产量提高了25%,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联盟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向周边农户推广智能化种植技术,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升级发展 。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初步构建起智慧农业创新体系 。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现场快速测量装备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增立项相关行业标准17项、发布实施6项 。在政策引导与各方努力下,农业智能化正从局部试点向大规模推广迈进,越来越多的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装备在田野上大显身手,推动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大步前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