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我国启动新一轮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行动,旨在通过创新机制,在新型工业化重点行业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新标杆,促进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工信部将实施系列举措,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同时相关负责人强调技术融合创新的重要性。此外,我国AI产业体系已较为完备,而“揭榜挂帅”机制早有推行,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助力。
新一轮“揭榜挂帅”行动的目标与规划
我国于9月23日启动新一轮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行动。此行动期望借助机制创新,在新型工业化重点行业挑选技术难度大、应用前景广、推广价值高的关键场景,开展联合创新与协同攻关,致力于打造一批能够复制与推广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新标杆。同时,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
工信部的相关举措与负责人表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实施“人工智能 + 制造”专项行动,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并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秘书长韩夏称,要加快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创新,开拓更多高价值工业应用场景,研发一批“人工智能 + 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业核心场景的触及能力。
我国AI产业体系现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及监测体系”显示,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已经发布30项,正在制定的有84项。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AI产业体系,AI融资总规模破千亿元。
“揭榜挂帅”机制解析
“揭榜挂帅”是一种以需求为牵引的科研攻关机制,由需求方“张榜”发布关键核心技术任务,有能力的团队“揭榜”攻关,打破论资排辈和科研“小圈子”,以成果论英雄,简单来说就是“谁能干就让谁干”。并且,揭榜团队需签“军令状”,明确目标责任与奖惩机制。
“揭榜挂帅”机制的推行历程与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较早推行这一制度的部门。2018年11月,《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印发,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16项任务,吸引1248家单位揭榜攻关,正式拉开了相关领域“揭榜挂帅”的序幕。这一机制此后持续发力,成为破解“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抓手。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