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国产GPU企业迎来填补市场空白的机遇,资本市场对GPU概念关注升温。2025年10月24日,上交所将审议沐曦股份的上市申请。这家成立于2020年9月、创始团队来自AMD的企业,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仍处于亏损状态,而其上市后私募大佬葛卫东预计盈利可观。未来,国产GPU领域竞争格局或将“百花齐放”。
沐曦股份迎来上交所审议契机
当前国产GPU商业化尚处早期,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使得国内相关企业迎来填补市场空白的重大机遇,资本市场对GPU概念关注升温。2025年10月17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定于10月24日审议发行人沐曦股份。早在6月30日,沐曦股份和摩尔线程的科创板IPO同一天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募资80亿元的摩尔线程9月26日已完成过会,拟募资39亿元的沐曦股份也即将迎来过会大考。
沐曦股份的发展与产品情况
沐曦成立于2020年9月,创始团队来自AMD,是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为异构计算提供全栈GPU芯片及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3月份,其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并已在10余个智算集群实现商业化应用,主流产品曦云C500/C550芯片处于英伟达A100的算力区间,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还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产品C600。其商业模式强调垂直细分领域,以算力专精卡位政企市场,拳头产品曦云C500系列连续两年贡献了超过97%的主营收入。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在手订单14.3亿元,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部分订单预计2026年发货和确收,公司坦言存在“单一产品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
沐曦股份的财务状况与研发投入
沐曦股份营收呈“火箭式增长”,2022年营收仅42.4万元,2023年飙升至5302万元,2024年突破7.43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9.1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74.52%,远超摩尔线程的208.44%。不过,公司目前还处于亏损阶段,2022年亏7.8亿,2023年亏8.7亿,2024年亏14.1亿,2025年上半年亏1.86亿,合计净亏损超32亿元,扣非后亏损也达29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亏损大幅减少。从研发投入来看,2022年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48亿元、6.99亿元、9.00亿元和2.18亿元,分别占到营业收入的1518倍、13倍、1.2倍和68.01%,保持了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
沐曦股份的融资与估值情况
成立五年来,沐曦股份共完成约八轮融资,金额达到数十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科创基金、浦东资本、国调基金等国有资本方,以及红杉中国、经纬创投、私募大佬葛卫东及其创立的混沌资本、联想创投等多家创投机构。葛卫东在2022年7月通过混沌投资领投沐曦股份的Pre - B轮融资,上市前夕其与混沌投资合计持有7.48%的股份,上市后比例将被稀释至6.73%。公司估值从2024年《2024全球独角兽榜》的100亿元,到2025年3月Pre - IPO轮涨到210.71亿元,按计划募集39.04亿元资金并发行不超过10%的股份计算,最新估值为390亿元,葛卫东此番投资盈利可观。
国产GPU领域未来竞争格局展望
除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外,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多家国产GPU企业也在积极谋求上市,燧原科技与壁仞科技已分别于2024年8月和9月启动上市辅导。可以预期,未来国产GPU领域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在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浪潮中,谁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闭环,谁就有望在这场芯片之争中占据先机。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