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在上海召开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这已是美团今年举办的第21场外卖商户恳谈会。自2024年始,美团便组织多轮此类会议。今年2月起,新平台涌入外卖行业,投入800亿补贴掀起价格大战,商家深受其扰,专家也呼吁避免恶性竞争,美团也曾表态反内卷。
价格战下商家困境尽显
自今年2月新平台携800亿补贴涌入外卖行业,价格大战爆发,商家苦不堪言。在此次恳谈会上,多家全国连锁品牌、上海本地餐饮及个体商户纷纷表达担忧。他们被迫参与价格战,致使外卖客单价下滑7到10元,到手收入减少15%。“不补贴连老客户都流失了,但补贴后利润下降,生存堪忧。”有商户无奈表示,高额补贴虽带来短暂增长,可补贴停止后“客单价和订单双降”,严重影响长期发展。某全国连锁米粉品牌的外卖运营总监称,近期受补贴影响,外卖客单价从25元锐减至10多元,“别的品牌补贴后,订单涨得非常厉害,我们不补贴连老用户都会流失,只能被迫加入价格战。”
价格战引发系列连锁反应
价格战不仅影响商家收入,还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某头部茶饮品牌外卖业务负责人指出,非理性补贴带来“虚假繁荣”,“我们平时实付价20元一杯左右,但现在补贴后用户只需几元就能买到一杯,等补贴没有了,很多人就不喝或者减少消费。”超低价改变了消费习惯和认知,上个月补贴减少后,客单价、订单量双降,正常价格体系难以恢复。此外,大规模补贴带来的订单波峰,加大了门店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茶饮品牌外卖业务负责人举例,正常某个门店如果外卖订单100单左右需要2个员工,若订单翻倍人手也得翻倍,可无法判断翻倍订单是否常态,若补贴停订单减少,多出来的人力成本难以覆盖。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翟庆华也提出,要重视订单波动给门店和一线员工带来的压力,价格战中门店承受压力最大,应对单量增长雇佣临时人员,会导致人工成本上升、出餐质量难保证、损耗率上升等问题,冲击门店利润率。
中小商家生存空间受挤压
持续的价格战对中小餐饮商家正常经营影响显著。上海本地餐饮品牌“鹅佬柒铺”有30家线下门店,品牌负责人称今年价格战让经营压力陡增,“一是用户价格敏感度变高,订单集中在低价引流款,今年我们每单到手率下降15%;二是高端品牌也在打价格战,原本不在一个价格区间的商家,降价之后也和我们激烈竞争。”上海杨浦的“老中医喝冰饮”老板表示,店内客单价降低7、8块,利润大幅减少,“我们小商家采购议价能力弱,加上原料每天现做,成本高,打价格战肯定吃亏。”老牌湘菜馆“湘沪一家人”老板也说,从今年3月份起,客单价下降了10元,“我们特色是现炒,不用预制菜,人力和材料成本高,客单价再下降利润所剩无几。”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王慈波表示,应关注中小商家在价格战下的经营状况,他们对价格战承受能力更弱,客单价太低加上成本投入,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专家呼吁与建议
与会专家对此呼吁保障中小商家公平竞争机会,避免恶性价格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袁哲指出,目前社会焦点多关注补贴战下大型连锁品牌销量上涨,但对高单价品质商家和中小商家,价格战影响消极。“原价10元和30元的咖啡,每单同样补贴9元,前者几乎等于免费,会虹吸后者相当一部分客源,走中高端路线的商家生存空间因此被压缩;哪怕补贴成本全部由平台承担,头部大品牌因能更好应对激增单量,收益也更高。”他建议平台资源分配更精细化,为不同体量商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行业生态多元发展格局,且平台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外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餐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行业内生效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辉文也建议,外卖平台摆脱简单价格战思维,利用大数据能力帮助中小商家基于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竞争。
美团的反内卷举措
此前,美团曾多次表态坚决“反内卷”,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7月16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公开表态,美团不愿参与内卷,并且一直在反对内卷。今年年初,美团打响外卖行业“反内卷”第一枪,并积极推动产业上下游“反内卷”,如上线骑手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试点养老保险补贴、为商家提供助力金等等。此外,美团还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推出多项举措防范低质低价“内卷式”竞争,如调整流量体系减少部分商家营销“内卷”,引导行业从“比价格”回归“比品质”。在外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团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同时帮助更多餐饮品牌拓展卫星店,目前已有外婆家、海底捞等800多个头部餐饮品牌与美团合作,到今年年底将开设超过10000家外卖卫星店。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